近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成功实施了海南省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一名30岁的女教师将自己约2/3的肝脏移植给罹患肝癌的父亲。此例手术填补了海南省亲体肝移植医学领域的空白。
据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肝胆外科教授纪文斌介绍,患者患有乙肝多年,由于早年没有足够重视,病毒控制不理想并逐渐发展为肝硬化,今年4月,患者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就诊时被确诊为肝癌。纪文斌说,这种有乙肝及肝硬化背景的早期肝癌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进行肝移植,这种办法有两种好处,一是可以根治性清除肿瘤,二是可以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改变肝硬化这块“不良土壤”。
当得知用自己的肝脏可以救父亲一命时,患者在海口当教师的女儿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我从医近30年,亲体肝移植手术做了也有100多例,父母割肝救子女、夫妻间割肝相救的情况经常见,像这种女儿割肝救父亲真的很少见,我们非常感动。”纪文斌说。
然而,感动之余,一个大难题又摆在了纪文斌和他的团队面前——女儿的肝脏体积太小,而患者需要的肝脏体积又比较大。“我们既要保证女儿自身所需的肝脏大小,又要保证父亲有足够的肝脏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做到非常‘精准’。”纪文斌说,他和团队对女儿的肝脏结构体积进行了反复的精确测算,以求避免测量误差,又通过软件重建了肝脏的三维结构。经过多次讨论,最终拟定了一套方案:切取女儿的右半肝+重建右前叶肝脏静脉系统,用于移植给患者。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女儿的安全,同时又能使患者获得尽量大的肝脏体积。
据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卢实春教授介绍,这次移植有三个特点:一是供受体之间身高体重差别大,由女儿小个子为父亲大个子捐肝,难度很大;二是女儿捐献的移植物重量比较轻,从受体的需求来说已经是底线;三是血管情况复杂,与通常移植后肝脏的一个流出口相比,此次移植出口多达四个,需要利用流出道重建技术,重建肝脏的部分静脉。卢实春说:“在我做过的手术中,很少遇见儿女为父亲捐肝的病例,充满了正能量,也看到了80后对家庭、对社会、对时代的担当。手术是安全的,围手术期平安度过后,女儿未来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受到影响。”
6月27日,三组医生同时开始了这场“女子割肝救父”的战役。手术持续了近8个小时,由2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纪文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父女二人的肝脏功能并没有出现明显异常,病情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海南属于乙肝和肝癌多发地区,亲体肝移植是治疗早期肝癌的最佳治疗方式之一,而这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对于此类病症在海南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纪文斌说。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吕吉云说:“活体肝移植是肝移植技术的高峰,这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海南省在肝移植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海南分院建院5年以来,开展了108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海南省的空白,不仅方便了海南患者就医,让海南人民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岛’的梦想,同时我们把这些新技术新业务,以及专家们丰富的医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输给岛内医院,带动海南岛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
(作者:王晓樱、王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