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

    为创新营造适宜的土壤、空气与水源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3日 05版)

        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智能的本质》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把时间倒推到一千年前,那是中国的宋朝,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几乎都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一千年前就有了中国的‘硅谷’,我们该想想那个时候中国人的创新精神。”

     

        皮埃罗·斯加鲁菲对现今中国的创新也给予充分肯定,他举例说:“微信、支付宝等,都比国外同类产品的体验更好。”他认为,中国是有创新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基因的。

     

        历史总有耐人寻味之处。1709年,英国公布《安妮法令》,这是世界第一部版权法,为源源不断的创新打通道路,也由此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先声;而1865年,英国公布《红旗法案》,规定一辆汽车要3个人开,其中1个人必须步行在车子前举着红旗,英国因此失去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国衰落的远景也已隐约可见。

     

        不难发现,创新的关键在于政策与机制。创新是法律、体制、人才环境、社会氛围、思想活跃度等综合指标都恰到好处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事件。创新就似鲜翠欲滴的果实,其根本在于土壤。如何培植起丰衍膏腴的土壤,当成为各个地方的重要考量。

     

        如今,为创新营造环境正在进行时。浙江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万”工程,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孵化“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江苏实现了中科院所有应用类研究所和“985”高校的合作全覆盖,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0000项,有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深圳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措施,以创业资助、股权投资、场租补贴、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多种方式,给予人才待遇支持,吸引着人才“孔雀东南飞”。

     

        浙江、江苏、深圳的具体实践,是如今千帆竞发创新大潮的注脚。创新,正成为今天最具力量的时代语言。三地都有其自身的自然人文禀赋,三地在人才聚合、平台打造、机制变革上的具体措施各有侧重,但其指向都是一致的:围绕着创新,营造出适宜的土壤、空气与水源,让创新在良好生态中繁荣生长。

     

        创新在微观层面,是企业的创收,就业的吸纳,当地GDP的累加;在宏观层面则是对未来的掌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有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传统智慧的民族,如今正凭借着不断创新勾勒着未来的远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些目标已指日可待。

     

        在科技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如今,包括江苏、浙江、深圳在内的广袤大地上,正以新的发展理念,上演着创新发展的磅礴史诗,或许这个难题的破解之道,我们已经找到,并将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