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榜样】
她是一位农家妇女,同时还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更是“一肩挑”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她用瘦弱的身躯,把这几份责任同时扛了起来,而且还事事赢得乡亲们的赞扬。她,就是山西省忻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桂珍。
出代县县城往东南,大约半小时,就到了段家湾村。再沿着高低难行的“之”形石阶路,我们来到了刘桂珍的家,见到了白发满鬓的刘桂珍。岁月虽然夸大了她的年龄,却丝毫掩不住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坚定。
是什么力量,让她初心不改,扎根山村?刘桂珍说:“是群众的期盼,群众的信任,群众的需求。”
踏进刘桂珍家中,第一眼看到的是放在柜子上的放大的遗像。望着父亲的遗像,刘桂珍眼里有些湿润。
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是当地一位有口皆碑的老党员,战争年代为八路军送过情报,后来又担任了段家湾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桂珍说,从小父亲就教育她:“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没有私心,事情才好办。”这两句话,也成了刘桂珍做人做事的信条。38年前,因为父亲的一句“村里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去谁去!”的话,满怀对大学校园憧憬的女高中生刘桂珍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从此,刘桂珍的命运就和这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山村连在了一起。在县城培训半年后,刘桂珍正式成了一名赤脚医生,问诊配药,扎针输液,方圆十几里谁家有了病人,她总是随叫随到,决不耽搁。有一年除夕夜,大雪纷飞,远在武强村的张忠虎家请她去输液,她不放心病人,守候了一晚上。村民郭治恭告诉记者,刘桂珍看病从不收取诊疗费,村民用药,也是按进价收费。有些家庭困难的村民一时拿不出钱来,她就干脆给免了单。这些年给乡亲们免了多少诊疗费和药费,刘桂珍从没记过账。她说:“从没想过要挣钱,还记那个账干什么?”离段家湾七里地的王家会也是一个小山村,80多岁的李狗小老人,因脑梗丧失语言能力,刘桂珍像亲闺女一样伺候照料了他11年。
20世纪80年代,段家湾村还十分贫穷。外面的老师都不愿意到这个穷地方来,眼看十几个小学生就要失学了,村委会给刘桂珍做工作,让她暂时为学生代课,等待新老师的到来。为了孩子们,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由于学生少,十几个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分成好几个年级。刘桂珍要教小学所有的课程,因此,她几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备课批改作业,白天上课也是教完这个年级再教那个年级。
这一干就是29年。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学毕业生合格率都达到了90%以上。段家湾村的山上生长着各种野生中草药。有几年,村民们都上山挖草药,一年能挣5000多元钱。有人喊刘桂珍一块去,但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断然拒绝了。可那时候,她当代课教师一个月工资才75元,当乡村医生也没有什么补贴,当村干部也没有任何收入,家里生活全靠种地。
1996年,段家湾村“两委”换届,谁接班又成了“难题”。村民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不识字干不了。在众人的轮番推举下,刘桂珍又担起了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担子。
为了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刘桂珍运用自己的医药知识,引导大伙上山挖药材、种药材,还开发出了独特的猪岑药苗。后来,又学习鲍家沟村种植起小树苗,很多村民靠育苗脱了贫。
2002年年初,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新农合。刘桂珍挨家挨户做动员,有的村民觉得自己身体好用不上,刘桂珍就拿自己的钱替他们垫付。2007年,村民陈智良得了一场重病,住院花了3万多元钱。可他自己却没交过合作医疗费。正愁得没办法,刘桂珍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办理报销手续。原来是刘桂珍当年垫钱代他办了手续,一下子帮他省了1万多元钱。
2012年段家湾村实施移民搬迁。“我知道大家都在看我,只要我一搬,村民们就会跟着搬。”刘桂珍一咬牙,借了4万多元钱,花12万元在县城移民小区买了一套楼房,村里有12户村民也跟着她一块搬迁下山。但因放心不下村里人,城里的楼房却一空就是5年。她说:“村里还有10多户,他们上学、看病都需要我,我咋能一走了之!”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