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一带一路”拓展俄经济发展蓝图

    作者:本报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1日 09版)

        【特别关注·习近平主席出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近年来,中俄两国政治交往层级高,经济联系紧密,民间交往频繁。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俄媒体近几个月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呈现井喷式增长,俄社会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充满赞誉之声。从官方到民间,从克里姆林宫到远离莫斯科的边陲小镇,“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受到热情洋溢的关注,人们把中国倡导的这一“世纪规划”看成俄罗斯经济重新起飞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是俄中两国战略协作关系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主任亚历山大·卢金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俄各界对“一带一路”建设兴趣极大。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外交突破,它意味着俄罗斯事实上已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俄各界对“一带一路”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都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全球治理新角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专家亚历山大·加布耶夫日前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俄罗斯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正确的选择,莫斯科借此扩大了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确立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对接,提升了俄扩展对外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俄中两国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建立了俄中区域合作发展投资基金,“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

     

        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专家奥列格·雷米加指出,俄领导层看到了中国对全世界开放的历史机遇。俄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不抓住俄中合作的机会简直就是罪过。俄罗斯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很多合作机会,俄企业应做好“功课”,吸引中国投资。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资深专家杰尼索夫等俄智库人士也认为,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俄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2015年,俄中两国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协议。该协议的最大成果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根据各方预计,该自由贸易区至少将持续10年至20年。

     

        近来,俄政府高官及知名智库专家经常在媒体上畅谈“一带一路”建设对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们经常提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的地位,强调中国企业来俄投资的重要性。为了吸引中国投资,俄罗斯各地区纷纷仿效中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经济特区”,给予外来投资种种优惠政策。除能源合作、高铁建设以外,中国目前还在钢铁、汽车、房地产、农业、信息技术和金融等行业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投资力度。俄政府和社会舆论都对中国投资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和积极肯定。

     

        俄媒体在各类新闻专题报道中不断强调,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现实需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契合点很多。2015年,俄中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联合声明,表明了双方拓展务实合作的意愿和决心。目前俄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在能源、投资、金融、贸易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俄中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两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的一大亮点,俄制高品质、原生态绿色食品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好评,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食品最大进口国。

     

        俄社会舆论看好俄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前景,认为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此外,俄中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地广人稀,缺乏资本和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中国企业则恰恰在资金、技术和筑路经验方面占有优势,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俄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可能”。 

     

        (本报莫斯科6月30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