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濮阳市,能感受到中原热土和黄河之水孕育的生命与能量,也能感受到历史记忆与大地灵韵造就的丰厚文化底蕴。这座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城,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宛如文明苍穹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上古时期的黄帝、舜帝、颛顼,以及字圣仓颉、张姓始祖挥公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说,因此濮阳有“字圣故里”“张姓祖根地”等称号。春秋时期,濮阳是卫国都城,诸侯争霸多次在卫会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其中十年居卫,使得这里有了深厚的儒学文化底蕴。
说起历史底蕴深厚,就不得不提到濮阳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自此也有了“中华龙乡”“华夏龙都”的美誉。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玩杂技,都会露一手”,杂技是濮阳的文化名片,这里的杂技以“根子深、普及广、绝活多”著称。濮阳杂技源远流长,三国时期即已具雏形,兴起于元末明初,盛于清朝,濮阳东北庄的乔家班杂技更是曾在清代红极一时。
出濮阳市区东行,当道路两旁的墙壁上出现活灵活现的杂技人物画像时,便到了东北庄的地界。一踏进村子,浓重的“杂技味儿”扑面而来,村头耸立的高空体操杆、农户小院里练功用的大缸和石磙以及国内首家单体杂技博物馆,仿佛都在诉说着杂技的传承故事。
在东北庄,随便走进一家小院,都能看到杂技的印记。东北庄人顺手拿来家里的锅、碗、椅子、帽子,甚至玉米、鸡蛋,都能兴致勃勃地给来客耍上几下。
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改革开放后,东北庄的杂技艺人开始走出家门,四川、重庆、山西等地的很多杂技团最初都是以东北庄的艺人为班底。后来,东北庄甚至被称作杂技人才的“生产车间”,当地有60%以上的群众从事杂技相关产业,有50多户村民创办了自己的杂技企业,杂技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将近一半。
濮阳杂技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扬,在国际上也不断地荡起涟漪。《狮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等一批精品剧目在巴黎国际杂技大赛、意大利拉迪娜国际杂技节、日本东京“世界青少年杂技大赛”等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经典杂技剧目《水秀》中的重头戏《环球飞车》先后3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在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濮阳杂技的身影与足迹,河南省杂技集团还拥有美国迪士尼、日本环球影城等6个海外固定演出场所,观众超过80万人次。一位曾赴国外演出的濮阳杂技演员讲道:“外国人看咱们的演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神奇,中国的杂技这么完美,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和艺术,简直难以想象,无法形容!”
驰名的杂技艺术、优秀的杂技人才,为濮阳以杂技文化为名片,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美誉度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濮阳举办了首届杂技艺术节,2010年举办了首届国际精品杂技魔术节,2013年承办了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大赛,河南省杂技大赛和“百戏奖”也永久落户濮阳。
濮阳不仅有杂技文化,如今濮阳人还在精心传承和创新着当地的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从多个角度展现地域特色,也让外来的游客领略到地道的中原文化。
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更是让今天的濮阳人充满幸福感。昔日的黄河故道风沙区,今日风景优美的濮上园。源于成语典故“桑间濮上”的濮上园,是一个黄沙整治成功的典型案例。黄河曾从这里流过,改道后留下了大片的沙地,植被稀少,冬春季节,大风一起,黄沙便弥漫了城市的上空,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经过整治后,现如今的濮上园生态自然,层次丰满,山湖一体,水天一色,植物种类500多个,动物70余种,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人工园林。园内千亩水体与连绵起伏的龙首山、龙脊岭连成一体,犹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风光旖旎,气象万千。
中原明珠,历久弥新;创新发展,永不停息。无论是濮阳杂技,还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扎根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之上,日益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周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