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筑一条民心相通的光影之路

    ——上海国际电影节集中呈现电影人视角中的“一带一路”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4日 05版)
    上海国际电影节二十届大型回顾与纪念展前,一名小朋友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明星。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观众在网络电影《父子雄兵》海报前留影。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想田和弘在宣传海报前留影。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面貌新格局新特色】

     

        6月17日,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首日,一场特别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全球电影人的目光:来自印度、罗马尼亚、匈牙利、希腊、以色列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5个电影节代表,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

     

        从1993年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了整整20届,走过24载岁月。这个年轻的电影节富有朝气,充满干劲,已经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其成长之快,势头之健,令业界惊叹。眼下,它正带着我们共同的光影梦想,翻开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华彩篇章。

     

    筑一条通往心灵的路

     

        电影最能唤起我们对另一种经验的感同身受。本届电影节开幕首日,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正式发布。“当我知道自己正在拍摄的这部电影,将成为中塞第一部合拍片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在做梦。”陈丹燕,一位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塞尔维亚的海派女性作家,因一本《哈扎尔辞典》,与这个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陈丹燕四次造访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对中国人来说,亲切又神秘。亲切是因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早就连接起两国人民的友谊,神秘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够了解她。”陈丹燕说,这部纪录电影以一位中国旅行文学作家的视角,发现这个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战乱、20世纪90年代又经历长达3个月轰炸的国家,“虽然凋败痕迹四处可见,但塞尔维亚的人民仍旧豁达乐观,文化仍旧活跃,对精神生活依旧热爱”。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看来:“中国与塞尔维亚远隔万里,民族不同、文化迥异,但是电影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架起了桥梁,电影让我们彼此内心共鸣、情感共通。”

     

        沿着《萨瓦流淌的方向》望去,有许多美丽的光影故事正在发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说:“好的电影让我们触及彼此的心灵,走进彼此的世界,加快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怀。”而今年上半年,由上海出品的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国际电影节正逐步贯通“一带一路”电影文化输出交流线。从前年首办“丝绸之路”影展单元,到去年起将“一带一路”确定为常设单元,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这个机制,引起了众多国家的电影人的关注和响应。

     

    架一座沟通世界的桥

     

        在中国导演陆川看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温暖的平台——让电影人每年相聚在此,彼此见证当年的初心。

     

        这份初心是什么?担任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的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说:“与电影随行而来的是一份责任,那就是永不放弃、追求真实,让观众看到世界各地的真实故事。你越能理解他人,便越能感受到共鸣。”在他看来,这是电影可以为人类带来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而如何为电影、为生活找寻真实?6月18日,在“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上,来自印度、伊朗、埃及、阿联酋等沿线国家电影节的主席,聚焦各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享关于电影节品牌价值提升、青年电影人挖掘与培育、观众培养等方面的经验与模式,探讨未来进一步合作的方式,共同谋划对“一带一路”电影文化的互鉴互学,筹划电影发展的蓝图。

     

        在成龙动作电影周开幕论坛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人用动作片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有一种自然生成的效应,就是它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文化胸怀,以更加积极的合作态度来和世界各国优质的电影资源进行合作,目的也是推动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同时,也用我们中国的文化观点和立场来表述,来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张宏森说,“这是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期待,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能和世界各国架起更多的桥梁。”

     

        经历20届的深耕厚植,作为国际性的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形成一条紧密合作之路。本届电影节市场板块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主题馆,超过25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电影机构参与展示,通过各国文化特色和电影产业展示、电影取景地介绍以及电影拍摄优惠政策推介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底蕴,带动沿线国家电影文化的推广。

     

    建一个文化融合的纽带

     

        6月1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作为入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的唯一一部华语作品,3D动画电影《阿唐奇遇》受到各界关注。在与美国动画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日本动画导演神山健治探讨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文化时,《阿唐奇遇》导演兼编剧王微坦言:“虽然我自己是中国人,但是怎样将中国文化融入动画电影中,一直是困扰我和团队的问题。”

     

        王微对中国文化心怀敬畏。“有些人可能觉得只要角色衣带飘飘就是东方故事,但我认为,东方元素应该是更深层次的故事和内容上的表达。”王微带领的追光动画从第一部作品《小门神》到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融入、深层表现。

     

        对于中国电影,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来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始终是最重要的梦想内核。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市场的影响加上文化的好奇心,也使得全球电影人加强合作的愿望更强。

     

        “中国电影期待全世界的艺术家和中国有更紧密的连接。”张宏森说。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签订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的内容,就是以电影为载体,增进各国之间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对彼此文化传统和人文风俗的了解和传播,加强各国电影人之间的跨国交流与学习,举办各国电影在他国电影节或电影机构的展映等活动,推动各国之间电影制作和发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各国之间电影教育和电影评论的跨国交流。

     

        不只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也在今年6月份迎来了中国电影节。中哈两国将合作拍摄电影《音乐家》,讲述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一段友谊和经历。“我们和丹麦、卢森堡也签署了合作拍摄协议,正在酝酿的还有中东欧国际电影节。”张宏森表示,“‘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文明之路,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带动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电影人签订协议,紧密合作。中国和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电影人的合作和交流会越来越密切。”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