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书者说】
一代学者、书画大师启功斋名叫“坚净居”,取自他的旧砚台的铭文:“一泉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先生取“坚、净”二字作为自己书斋的名称,并以坚净翁自称,反映出了他内心的追求和道德操守。启功先生的座右铭:“作文简浅显,做人诚恒平”是启功为人和为艺的写照。可以说启功不仅在文学和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对做人他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启功先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但是他表示并没有受到皇恩浩荡的恩泽,相反家境并不富裕。十岁时,启功的曾祖父和祖父等五个亲人相继过世,家业难以为继,终告破产。启功先生虽然幼年失怙,但却受到了很多师友的指导。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畬、傅雪斋、齐白石、傅增湘、陈垣、牟润孙、台静农、余逊、柴德赓等人都和他有着深厚的交往。其中尤以陈垣和他的情谊最为深厚。学界流传的他三进辅仁的故事就和陈垣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多篇文章中启功都提到了陈垣对他的提携之恩。如《“上大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垣先生教我读书》等文中都有概述。在《启功口述历史》中他写道:“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作出了一次重要的正确的选择,对我来说,这是无价之宝,而帮我指点迷津的恰是陈老师。他指导我怎样正确衡量自己,认识自己,怎样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选好自己的人生舞台……所以陈校长不但是我的业务导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陈垣对启功耳提面命,启功也是时刻不忘老师教诲,他多次撰文总结了老师是如何指导他读书的点滴,并把陈垣的九条“上课须知”时刻记在心中。“万点松煤写万松,一枝一叶报春风。轮囷自富千春寿,更喜阳和日正东。”这是启功先生为陈垣祝寿时写的诗。任何一个大师的成功,都离不开名师的教导,启功先生把这些写成了《记我的几位恩师》《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记齐白石先生轶事》等一系列文章。在《我的几位恩师》中他详细地回忆了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畬、傅雪斋、齐白石等几位老师的点滴教导之恩。如果说陈垣对他的影响是最深刻的,那么溥心畬对他的影响则是最全面的。可以说,没有这些亦师亦友的文人的教导和鼓励,很难成就一代大儒启功的艺术人生。
启功先生称自己“族而不皇”并未享受到皇室的荣华富贵,倒是半生穷困。所以他更懂得宽容洒脱、幽默豁达、宠辱不惊地看待世界。1964年,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古代字体论稿》出版,在学界引起了轰动,日子刚刚走上正轨,“文革”来临。他被打为“准牛鬼蛇神”,被批判和审查,家中也遭查封。老伴和亲人都担心他受不住打击。当时他写下一副对联:“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庶;梨桃数百树,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以此表达了他坚强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说到书法,有不少人曾经撰文批评过启功的书法为“馆阁体”。言词间似乎对启功的书法不以为意。启功对此看得很开,他说:“我不在乎别人称我什么‘馆阁体’,反正这就是启功的书法。”后来在《踏莎行·昔日小照》中他写道:“开门撒手逐风飞,由人顶礼由人骂。”但启功先生真的就是那么不在乎别人这么说吗?其实并非如此。他多次回忆自己早年的经历,说自己的画被长亲拿去之后,长亲却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题写。”这句话对启功的刺激很大。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从此他一辈子跟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启功先生对书法的态度体现在他的论书绝句一百首中,其中第三十二首写道:“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数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看出他对书法艺术追求的写照。广泛学习古代名家书法碑帖的笔法和墨迹,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对自然之美的推崇是启功对书法美学的一个很好的诠释。虽然有很多人以易于模仿来贬低启功的书法,但是易学并不是错,至少今天启功的书法依然是书法界一种鲜明的风格特征。在《谈诗书画的关系》中他写道:“也就是说不是画家都是诗人,诗人也不都是画家。但一首好诗和一幅好画,给人们的享受则是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而同的内核。”“从探讨诗书画的关系,可以理解前人‘诗禅’‘书禅’‘画禅’的说法,‘禅’字当然太抽象,但用它来说诗、书、画本身许多不易说明的道理,反较繁征博引来得概括。那么我把三者关系说它具有‘内核’,可能辞不达义,但用意是不难理解的吧……诗书画三者间,也有其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诗书画是启功一生艺术的重要成就,三者之间互有印证,交相辉映,他们共同反映了启功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史观。那就是独立思考、博而不群。
启功曾说:“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纵观一代学者启功的一生是德、是艺、是恒、是情、是仁者谦光、更是大家风范。今天我们缅怀启功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国学大师,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历史学、古典文献学、版本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物鉴定学以及红学与佛学等研究领域的贡献,而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是他作为一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仁者和智者所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典范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蔡晓妮,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编辑、《坚净居忆往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