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还有多少“巨鹿路888号”被毁坏

    作者:封寿炎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2日 03版)

        【文化评析】

     

        在“巨鹿路888号”这一极端案例之中,那种扑面而来的扭曲的历史观、经济观和文化观,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警惕。厘清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边界,确认它们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时代课题。

     

        连日来,很多上海市民在为一栋老房子心痛、气愤——受到“铜牌保护”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巨鹿路888号老洋房,在2015年被一个90后海归女孩以8380万元的价格买下之后,日前竟然被业主私自拆除了。在老洋房原址上,立起了一座金属混凝土结构的未完成建筑物。

     

        在有关部门介入、媒体高度聚焦之下,事件的责任人料将受到追责和惩罚,尽管对被损坏的历史文化资源来说为时已晚。而对于全国范围内更多历史文化资源的安全,人们仍然有理由担忧。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人们知道了“巨鹿路888号”的遭遇。但在聚光灯之外,不知还有多少像“巨鹿路888号”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价值得不到认可,其保护得不到重视,甚至在狂妄无知者的手里遭损坏、被毁弃。

     

        被拆除的巨鹿路888号老洋房来头可不小。它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其所属建筑群是邬达克洋行成立后承接的第一个项目。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超过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其中有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置身如此显赫的“建筑家族谱系”之中,这栋老洋房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除了自身深具价值之外,这栋老洋房对于上海也极具历史人文价值。上海的城市景观素来以拥有风格独特的历史风貌区而闻名遐迩。一直以来,外滩沿线的“万国建筑群”都是上海的“面孔和名片”,既使上海市民引以为傲,也让海内外游客惊艳倾倒。巨鹿路888号所属的建筑群同样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之内,它们虽然没有外滩建筑群那么高调张扬,但是蕴含着上海深厚内敛的另一面。走在巨鹿路的梧桐树下,走进一条条弄堂深处,细细品味马路沿线的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人们更能触摸到上海的细微肌理和生活温度,感受她深藏不露的悠远韵味和隽永魅力。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珍贵的,无可取代,不可再生。正因为如此,巨鹿路888号老洋房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拆除得荡然无存,其造成的文化伤害和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依赖于人们的认知和认同。如果缺乏健康的历史观、经济观和文化观,哪怕有了健全完善的法律政策,哪怕有了严密的监管和执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难以让人乐观。在那个90后海归女孩的眼里,这栋老洋房可能不如一栋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有价值。这正是今天社会面临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走进现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过去的时代和渐渐陌生的文化?如果历史虚无主义弥漫在人们心间,历史文化的价值就很难获得承认和尊重,对于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资源的随意、轻率和肆意妄为,就有可能成为普遍的态度和行为。

     

        花8000多万元买一栋老洋房,然后把它拆除重建——这样的财大气粗,在不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破坏文化的事件中屡见不鲜。厘清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边界,确认它们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时代课题。

     

        在“巨鹿路888号”这一极端案例之中,那种扑面而来的扭曲的历史观、经济观和文化观,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警惕。对那些聚光灯之外的“巨鹿路888号”,我们应该切实保护起来,使它们免遭损坏和伤害。

     

        (作者:封寿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