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随笔】
刚刚过去的5月30日是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各项表彰也激励着更多科学家投身科普工作。
科学家欧阳自远说,科学家不能只在象牙塔里钻研科学,还要传播科学。实际上,科普工作不仅对普通公众十分重要,对科学家来说也不可或缺。
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的褚君浩院士认为“做好科普,科研才可能有大格局”。他甚至认为,此次他能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不是因为科研,而是基于多年来在科普领域的贡献。
在此次“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中,也确实看到了不少科普工作者的身影,比如河北省正定县科技馆馆长秦瑞强。
一个民族的科学素质关系到科技创新、科学决策和人民健康水平。“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将“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关键在于狠抓落实。
最近一年多来,我们随处可见积极从事科普工作的科学家。他们让更多的人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服务百姓民生,激励青少年投身科研。
10多年来,我国具备基本公众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大幅提升。对此,科学家功不可没,社会各界应该继续支持科学家做好科普工作。比如政府要增加对科普工作的财政投入,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要开放实验室,专业博物馆要加强科普功能,媒体也要增加具备科技知识的专业人才,帮助科学家做好科学传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科学精神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这也促使更多的科学家积极投身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同时,科普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我们乐见科普工作列入科技人员考评体系,也期盼着更多的科学家投身于科普,做好科普工作。
(作者:王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