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老人许华珍站在险岩村的张家祠堂前,笑容恬淡。55年前,她嫁到这个村子,就是在这座祠堂里面完成了婚姻的仪式,而后生儿育女。现在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住在祠堂前面的房子里,闲适度日。
这个村子全村姓张,这个小小的祠堂是全村的祠堂,已有300多年历史。300多年前,因为战乱频仍,四川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丁口稀若晨星”。后来“湖广填四川”,一位叫张二郎的客家人来到险岩村,开荒垦田。生活安定下来后,修建了这座祠堂,这位张二郎被全村人奉为先祖。
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这个村子仍然是张家一个家族。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既保护了这里的宁静和安然,也形成了封闭和落后。
据说张二郎曾经做过道士,房檐的榫卯修成桃形,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祠堂是四川民居传统的天井结构,光线从天井照下来,天井下面是一个小小的水系,长满青苔。
300多年来,全村人的婚丧嫁娶都在这个祠堂举行,祠堂守望着每一个子孙的出生、成长和老去,默默守护他们的喜怒哀乐。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祠堂渐渐失去它原有的功能,变成生产队开会的地方。再后来,村委会有了新房子,这里更加宁静。
虽然不再是村里生活的重要角色,但是祠堂仍然是村民心中一个具有神圣意味的存在,打扫得很干净,堂屋的墙角放着几张卷起来的大席子。收获的季节,人们会把席子铺在院里,晾晒谷物。
如今,交通方便了,险岩村准备发展乡村旅游业,老祠堂即将以险岩村历史文化承载者的身份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