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特色党总支开出“文体良方”

    ——黑龙江密山市探索群众文化党建新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赵洪波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2日 03版)

        “以前村里到处是酒局牌场,现在我们有了文化站,大家扭秧歌,跳广场舞,健康又热闹,比以前好多了。”黑龙江密山市知一镇村民关秀艳说。

     

        关秀艳是“密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知一镇祥和家园文化活动站的站长,这个站每天吸引着镇里几百名群众参加文体活动。密山现在有369位像关秀艳这样的文化志愿者,义务组织群众参加文体活动。

     

        组织起这支庞大志愿者队伍的是“密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协会2012年成立,短短几年间,在一个县级市里发展了81处文化站点,拥有合唱、器乐、秧歌等14家分会,会员达到2.37万人,遍布密山16个乡镇及4个国有农场。

     

        “‘协会+支部’建设,是我们发展壮大的秘密。”密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席王萍自豪地说。这支队伍设有联合会特色党总支,下设19个党支部,40个党小组,党员有251名。

     

        2014年8月,由密山市委组织部批准,密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特色党总支成立。协会党总支书记徐本生介绍说:“这是我们独特的密山文化现象!我们紧紧抓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先进思想文化’这条活动主线,着力构建旗帜鲜明的党支部。”

     

        协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出现了一些争抢地盘等问题。王萍说:“当时单凭几个领导已把控不了局面,这些都需要党组织的力量。”协会党员们开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场拉条幅,出板报,广宣传,耐心做群众工作,用先进文化转变个别人员的问题。

     

        通过党总支的引领,协会积极深入农村演出,逐渐将农村“文化市场”也纳入到协会中来。针对农民“混迹”牌场、酒场的实际情况,联合会党总支组织社区文体服务队深入到小区、农村站点,在一些“老牌友”家门口展开文体活动,开出了健身操、扇子舞、合唱团等几副“文体良方”。没多久,“牌友”变“舞友”,“酒混”成会员,许多人变成了先进文化的努力践行者。

     

        “密山市的群文现象表现出的特色是群文队伍多、参与人员多、群文品牌多、活动开展多,这些群文队伍和文化志愿者用先进文化引领广大群众走向精神富裕。”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丽娜高度评价这支队伍。

     

        在特色党总支的引领下,这支队伍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我们十分注重提高文艺创作的‘造血机能’,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协会与专业文艺团体进行共驻共建,引进文艺专业人才,开展文艺创作。”王萍说。协会自编了《密山赞》《最美还是我家乡》《庆祝密山解放七十周年大型表演》多个大型节目,表演形式涵盖了歌曲、舞蹈、音乐剧、情景剧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鹤城鹤舞”全国邀请赛活动第一名,香港“中老年广场舞”竞赛优胜奖,“黑龙江省快乐舞步争霸赛”连续四年获得大奖,这支队伍收获了群众的赞许,也收获了荣誉。2016年,黑龙江省文化厅授予协会“文化结对子”单位,王萍也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文化工作十大榜样人物。

     

        (本报记者 赵洪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