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用生命履行使命 用热血铸就警魂

    ——新疆公安民警忠诚履职的感人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昊魁 王远方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2日 03版)

        【法治中国行】 

        丈夫牺牲后,妻子踏着丈夫的足迹,考入警察队伍;执行任务负伤,尚未痊愈一心想着回到一线执行任务;坚守高原,视百姓为亲人,掏心窝子对百姓好……日前,记者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等地,深入采访新疆公安民警用热血铸就金色盾牌、用忠诚守护一方平安、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的感人故事。

     

     “要踏着丈夫的足迹,考入警察队伍”

     

        民警吾斯曼·胡吉牺牲后,妻子米克热古力·买买提“那段时间睡不了觉、吃不了饭,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2014年3月17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分局雅玛里克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吾斯曼·胡吉在执行任务时,为保护群众与暴徒英勇搏斗,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牺牲时,儿子才8个月大。

     

        在同一社区工作,吾斯曼·胡吉是警察,米克热古力·买买提是社区干部。在妻子的记忆中,丈夫生前一回到家就会抱起儿子,儿子也习惯性地喜欢趴在吾斯曼·胡吉的肩头,抚摸警服上的警衔。牺牲后,儿子每每看到穿警服的战友,就会推开她,冲到战友的怀抱,感受“爸爸”的温暖。看到这一幕,她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父母、各级领导、同事和身边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使米克热古力·买买提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丈夫是为保护群众牺牲的,自己感到特别骄傲。为了使更多家庭不要像我一样受伤害,我要踏着丈夫的足迹,考入警察队伍,穿上警服,用行动守护一方平安。”

     

        2015年6月,米克热古力·买买提考入警察队伍,成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人口支队的民警。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人口支队政委雍杏生说,米克热古力·买买提化悲痛为力量,勤奋、敬业,周末经常带孩子到单位加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在,米克热古力·买买提经常会问儿子“长大后想当什么”,儿子的回答是“当警察抓坏人”。“我相信儿子长大后,会因爸爸妈妈是勇敢的人民警察而自豪。”米克热古力·买买提说。

     

    “干了这一行,就要舍小家、顾大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特警总队特战支队政工纪检科副科长张晨阳,每当看到队伍开拔、执行新的任务时,“内心特别难受,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好多年,现在去不了了,非常着急也非常遗憾”。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张晨阳左手被炸伤,他忍着剧痛指挥队员撤离至安全地带,让战友把自己带的装备取下,把东西一一转交后,才平静地躺在担架上。张晨阳的伤势很重,先后被转送至乌鲁木齐、北京等地的医院,动过四次手术,经鉴定为六级伤残。得知丈夫受伤的消息,同为警察的妻子杨丽告诉张晨阳“一定要坚强”,虽然她自己会在背后偷偷地哭。

     

        回到单位后,由于病情原因,张晨阳转到特战支队政工纪检科工作,工作内容、身份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会时常跑到特战支队领导那里要求“回到一线”。“我没忘记自己是特战队员。干了特警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穿着这身衣服,就要干好工作。”张晨阳说。

     

        杨丽了解丈夫张晨阳的心愿,时常安慰他说:“现在要好好养伤,等伤养好了,才能回到一线执行任务。”

     

    “就得掏心窝子对老百姓好”

     

        47岁的丁发根,是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马尔洋派出所所长。至今,他已在帕米尔高原生活了41年,在马尔洋派出所连续工作了8年。

     

        马尔洋派出所离县城135公里,辖区面积667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534户2019人,最远一家距离派出所1200余公里,整个辖区走访一遍至少得一两个月。很多地方没有路、不通车,全靠步行。

     

        这些年,丁发根用双脚走遍了塔县的每个乡、村和小组,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有一次,他到皮勒村米斯空小组走访,骑骆驼过叶尔羌河时,因河流湍急,同行的同事和一名民兵险些被河水冲走,危急时刻两人抓住骆驼身上的绳子才幸免于难。

     

        长期在高原,条件艰苦、氧气不足,丁发根和他的同事们大都患有高原疾病。8年里,丁发根得过胃穿孔、肠梗阻。他说,高原上工作就是这样,走千山万水、行千峰万壑、入千村万落、想千方百计、道千言万语,直到走完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

     

        丁发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本子和笔,随时记录牧民的意见建议,记下需要下一步开展的工作。这几年,丁发根每次进山,都要提前好几天做准备,买馕买药买榨菜,顺便买上几百块钱的常用药给牧民带过去,将亲戚朋友捐助的衣服用骆驼和毛驴驮过去,每家每户分一些。同时,把办好的户口本、二代身份证给他们送过去,和老乡们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

     

        很多次,有朋友问他,支持他在大山里坚守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他说:动力就是对帕米尔高原的感情,动力就在那些大山里面的牧民身上,他们每家每户知道你来了,主动在那里等着你,站在家门口等着你,甚至连80多岁的老人都会跑老远来接你。“他们对民警这么好,我们就得掏心窝子对老百姓好。”(本报记者 王昊魁 王远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