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打通金融血脉

    作者:本报记者 吴潇怡 齐芳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5日 11版)
    观赏文艺演出后,来华采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一位记者感觉自己对中国有了更多了解。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资金融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印尼等国家财政部门的官员,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纷纷表示,资金融通,血脉畅顺,方能行稳致远。

     

    资金融通,中国做表率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融资瓶颈是实现互联互通面临的突出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在过去4年中,中国率先垂范,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介绍,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并着力深化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推动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融资网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介绍,在金融网络化布局方面,中国愿意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准入壁垒和限制,提供开放、公平、有序的监管环境。“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主要银行发起‘一带一路’银行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了银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随着条件的成熟,未来可继续探讨深化合作的形式。”

     

        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介绍,在丝路基金成立的两年中,“我们投资了15个项目,计划投资规模60亿美元,目前已经完成40亿美元。”未来,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人民币。

     

    共同参与,群柱可擎天

     

        正如肖捷所说:单调难成曲,群柱可擎天。实现资金融通,创新金融手段,发展普惠金融,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呼声,需要各国共同参与。

     

        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部长沃尔高·米哈伊坚信,积极促进区域合作会给区域内各国都带来好处。巴基斯坦财政部部长伊沙克·达尔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要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资金融通来解决。

     

        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多边双边开放性金融机构以及渣打集团、黑石集团等商业金融机构的嘉宾也纷纷表示已经做好参与的准备。

     

        “‘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化最重要、最宏伟的计划”,渣打集团董事会主席韦浩思说,“渣打银行在46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我们有丰富的经验,非常愿意跟合作伙伴分享。”黑石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表示,对“一带一路”倡议感到非常震撼,黑石集团也会想办法参与其中。

     

    应对挑战,加强市场化

     

        周小川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靠一个国家单打独斗,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才能搞好融资合作。同时,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协作,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才能保证投融资的可持续性。

     

        多位与会嘉宾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动员市场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有效利用全球资金。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认为,要动员私人资金投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身必须具有商业可行性,“不能只依赖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和公共资金”。哈蒙德说:“我们将和中国一起合作,确保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私营投资者。”

     

        与会嘉宾同时认为,要充分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预案。对此,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介绍了工行探索的一些经验。他举例说,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置了100多个网点,支持了200多个项目的建设,贷款100多亿美金,目前都是风险可控的。

     

        对于项目的选择,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态度明确:“亚投行只会向满足这三个目标的申请发放贷款:第一,必须是金融可持续的;第二,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第三,必须是当地人民支持的。我们不会支持任何给当地人生活带来伤害的项目。”

     

        尽管面临挑战,但与会各国嘉宾依然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吴潇怡 齐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