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翠峪风景名胜区地处郑州市西南40公里的荥阳庙子乡, 1988年开始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有着贤孝文化、嫘祖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资源,是道教发源地之一,雄伟壮观的郑韩古长城,仙风道骨的嵩山石涧,都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
相传北魏年间有张氏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北魏末年遇战乱,加之气候干旱又闹灾荒,村中男子大都向外乡逃难而去,仅留妇孺不便行走留在村中。张氏婆媳二人逃荒来到白水道下,饥渴难忍。此时白水道一石缝里流出一股泉水,接到半碗清水,但二人相让,谁都不愿先喝一口。推让之间,泉水干枯,半碗水也蒸发得无影无踪,二人最终渴死在这石崖下。相传玉帝为二人贤孝互敬之风所感动,命神工将其遗体化为石像,高悬于石崖之上,被后人称之为“婆媳石”;又命黄龙凿通黄龙池水由石崖渗出,便是今天人称的“义泉”,贤孝的一代代故事流传至今。
据史书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传说中,嫘祖是轩辕黄帝之妻,是“养蚕绩丝,教民衣服”的“中华民族之母”,出生于浮戏山桑梓峪,在今天的环翠峪风景区内。桑梓峪附近有织机洞、纺绩岭、老蚕坡、桑树湾、玉仙河、丝庄等近百个与“养蚕绩丝”有直接关联的地名,流传千古直至今天,被称为嫘祖文化苑。纪念嫘祖的嫘祖祠占地900平方米,据《汜水县志》记载此原为紫云宫,后改为圣母祠、嫘祖庙,始建年代不详,重修多次,存有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重修碑记。祠内塑像三尊女神,坐北向南;大厅两排八根明柱雕龙画凤;东壁镌刻《道德经》全文,顶端彩绘五幅一组古人植桑养蚕故事的壁画;西壁镌刻《嫘祖故里方山桑梓峪》说明文,顶端彩绘五幅一组古人绩丝织帛故事的壁画,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变幻。
抗日战争时期,庙子乡属于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来到环翠峪,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在战斗中也有许多英勇的战士受伤。当时医疗条件十分艰苦,就在这里临时建起了一个抗日后方医院。以一棵大树作为掩护,在大树的下面建了三个窑洞,分别住有轻、重伤病员和院部医护人员。当年,许多为救国流血负伤的英雄来过这里,并再次从这里走出,转战南北,直至取得全国胜利。窑洞顶上这棵生命力顽强的古树叫古橿树,在这里历经了几世沧桑仍树木峥嵘、枝繁叶茂,在抗战时期保护了一批又一批伤员脱离险境,所以又称这棵树为“英雄树”,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生生不息的英勇斗志。
环翠峪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多、文化底蕴深,以古城堡为特色,以红色文化、贤孝文化、嫘祖文化为衬托,深挖文化资源,传承独特的文化旅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