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8日 星期一

    辽宁盘锦挖掘百年非遗项目

    木质古船重现辽河古渡口

    作者:毕玉才 刘勇 杨懿楠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8日 09版)
    “顺河发号”古船从辽河古渡口出发。本报记者 刘勇摄/光明图片

        本报盘锦5月7日电(毕玉才、刘勇、杨懿楠)6日上午9时58分,沉寂数百年的辽河古渡口又重新喧闹起来,六艘用传统工艺打造的平底木船,在悠长的渔家号子声中,从盘锦市西安镇上口子村出发,沿传说中的唐王征东螃蟹架桥故事发生地三岔河、日俄战争古战场古城子,下到百年古镇田台、营口老街,再至盘锦转身向桥头堡辽东湾……

     

        逾千名市民赶到现场,体验大辽河昔日百舸争流的航运盛景。盘锦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明告诉记者,“上口观古今,重现辽河渡”是盘锦新近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重现辽河口昔日繁华的海运,既展示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表达我们对大海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历史上的大辽河古渡口,曾是大辽河沿岸的重要码头,随着河运衰落,繁华早已不再,往日的喧嚣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口口相传的记忆。为了弘扬辽河文明,打造辽河口文化品牌,盘锦辽河绿水湾盛邀中国大工匠——二界沟排船大王张兴华,按传统工艺复原六艘古老木船,并将其投放到绿水湾“大辽河旅游”之中。

     

        张兴华是数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优秀传承人,从3月中旬开始,历时1个多月时间,他完整还原了百年前大辽河岸边渔民使用的木船形象,使之与大辽河两岸的秀美风景浑然一体。

     

        据张兴华介绍,考虑到河面的浪花远没有海浪那么大,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浅,所以在设计上避开尖头分水式的行船特点,首次采用了平头、平底、圆尾的设计手法;其次在选材上,在水里的部分比如船骨架、船帮等选用的是落叶松,这种木质硬度好、结实;而船底和甲板则选用的是红松,木质轻还不怕晒。

     

        在造船结构上,考虑到这六艘木船的用途为观光旅游船,所以它们的稳定性要更好,安全系数要更高。张兴华采用了下甲板式的造船方法,将船舶的纵梁由一根增加到了两根,并放在两侧的船帮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