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尊重历史 兼顾现代

    ——城市设计更新的“柏林样本”

    作者:本报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05版)

        二战前,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是欧洲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然而经历了战火的重创和东西柏林的分裂,柏林市这颗璀璨的施普雷河畔“明珠”遭受了极大破坏。两德统一之后,柏林政府部门着力解决长期分裂留下的后遗症,将城市融入新的元素,打造柏林市特色风貌。于是,在一系列城市设计和振兴项目落地后,如今的柏林市既有现代化都市的便捷与时尚,又兼具沧桑历史赋予的厚重人文气息。

     

        在市中心德国历史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往南100米处,伫立着一座占地19000平方米的犹太人被害纪念碑。1988年,一位名叫蕾阿·罗施的女记者提出设想,应当在德国首都为纳粹统治时期的被害犹太人建立标志性纪念物,让世人永记纳粹罪行。两德统一后,新政府延续了这一设想,并于世纪之交拨款2760万欧元建立这一占地面积巨大的建筑物。如今这座建筑物和不远处的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一样,成为柏林市的象征景点,展现了德国人尊重历史、勇于反思的国民形象。除此之外,柏林政府还将被拆除的柏林墙移到东部的施普雷河畔,改造成有着“东边画廊”之称的艺术区,反映了柏林人城市设计中尊重历史和兼顾现代的独特匠心。

     

        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柏林更着眼于让城市焕发当代魅力。在两德统一之后迁都柏林时,德国人围绕旧国会大厦的改造展开激烈讨论。按照德国人的设想,这座历史建筑在保留大部分原貌的同时,改建为一座现代化的议会大厦供政府办公。他们在国会大厦顶上安装了一个大型玻璃顶,游客走上穹顶参观,可以一边观看讲述德国历史的老照片和画作,一边环顾整个柏林城的市貌。同时,玻璃穹顶结合最新的能源技术,用来作为大会场的照明和通风,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柏林市的设计布局不仅将现代美学和历史遗迹结合,把先进科技应用到打造市貌,更在移民融合的背景下,打造了多元和传统并序、活力与秩序统一的人文内涵。曾经的犹太人聚集区哈克庭院,因其破旧拥挤和道路无序而被市民所摒弃,但现在反而因为其保留着独特的环境结构,被改造成为现代化繁闹的步行街和酒吧区,成为现代柏林年轻人最受欢迎的片区之一。这里先锋画廊、小众剧院、情调酒吧和餐馆聚集,墙壁上绘有鲜艳的涂鸦,周末晚上年轻人十分喜欢在这片富有情调的小店中聚会和饮酒,忘却工作的繁忙。

     

        虽然没有南部慕尼黑的传统巴伐利亚风格豪华城堡和宫殿,没有法兰克福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柏林却在保留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打造出其深沉、包容、多元和开放的特色,成为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德国首都,与巴黎、伦敦等大型城市相映生辉。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 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