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

    在人性挣扎中实现生命成长

    ——评电影《非凡任务》

    作者:王笑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4日 12版)

        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的时代,由麦兆辉、潘耀明导演,庄文强编剧的电影《非凡任务》,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缉毒警察英雄,从而让银幕外的观众暂时性地获得了心理慰藉。这样的中国式英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艰苦环境的考验、人性的抉择是养成路上不可避免的绊脚石,而坚定的信念、战友间的相互成全则是养成路上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童年目击母亲吸毒身亡,是刘浩军幼年成长中的一个巨大隐痛,也使得他对毒品嗤之以鼻,为母复仇是他成为一名特警的动力。当队长李建国告知他有卧底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特警身份,成为卧底毒贩林凯。他带着对毒品的愤恨开始他的卧底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注定是孤独无助的,需要游走在“黑白”之间,不动声色地隐藏自己。毒贩们喝酒赌博,徜徉在纸醉金迷的虚无世界里,他作为一名卧底,只能通过抽烟、喝酒来掩盖自己。毒贩团伙的出卖、各式各样的腐败,一次又一次地让他陷入危险,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线。贩毒高额的利润,毒品强大的腐蚀性让他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诱惑。母亲的死是刘浩军作为缉毒警身份认同的初始,仇恨是他作为缉毒警的首要动力甚至是最重要的动力,极度缺乏母爱和安全感的成长经历使得他机械茫然地扮演着一个毒贩,如一架凌厉的空壳。而真实的卧底生活,黑与白间的游走,利益与人性间的黑暗与挣扎,使得刘浩军开始思考自我身份的认同。

     

        在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中,刘浩军努力呼喊母亲,在母爱的感召下,最终完成了自我认同。大毒枭老鹰虽然心狠手辣却对亡妻有着执念,老鹰收养的清水如寄生虫般的浮游生活,一向冷静理性的李建国在得知昔日战友未亡时的歇斯底里……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有价值的挣扎,在这些对立撕扯的价值取向中,每个人都得以成长,刘浩军也在人性的挣扎中找到自我价值的皈依,完成了自我的蜕变。

     

        《非凡任务》将最后的重场戏设定在“金三角”。在这样一个凶险无比的地方,才越能体现英雄的英勇无畏,越能体会和平与正义的弥足珍贵,越能完成人物自我的认同。

     

        李建国、张海涛为了彼此的生宁愿放弃各自的性命,而刘浩军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了有超越渺小个体的更大使命感在召唤着他。无数个像他一样渺小的个体,被毒品无情剥夺了生而为人的快乐和自由,无数位警察在无怨无悔地为了切除这一社会毒瘤奉献宝贵生命。在“金三角”这个复杂的文化场域中,刘浩军慢慢地找到了灵魂的皈依,此前他是一个因仇恨而缉毒的警察,此后他的内心盛着更大的使命与责任。在“金三角”的解救中,刘浩军完成了从本我到超我的灵魂蜕变和成长,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如果说去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展现的是在国家利益面前,集体主义战略的坚不可摧,那么《非凡任务》则真实地呈现了缉毒警的日常状态。同样的缉毒题材,同样将地点定在“金三角”,《非凡任务》一上映使人不得不与《湄公河行动》作比较。而相比于《湄公河行动》强调公安干警捍卫民族正义和国家尊严的强烈国家意识,《非凡任务》更多地将镜头对准卧底缉毒警这一生命个体,通过对其真实经历和内心的挖掘,展现背后鲜为人知的真情,从而塑造一个中国式的“英雄”。在现实的压力和困境下,电影承担着造梦的重要功能,英勇无畏的警察是编导铸造的英雄梦。而电影《非凡任务》是中国电影表达自我,实现电影“英雄梦”的一个环节,而电影“英雄梦”的真正实现需要更多的电影人来共同筑造。

     

        (作者:王笑,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