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旨在鼓励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并将图书当作生活的必需品。以色列是公认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3日正在以色列访问的光明日报代表团走访了以色列著名的施泰马茨基连锁书店,旨在眼见为实,亲自感受以色列人对于阅读的喜爱以及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
“作为传统书店,我们还是受到了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几年销量略有下滑,但不是特别明显。”书店老店员盖伊略显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书店主要读者大多是在30岁以上,每人平均一个月至少读一本书,还会为孩子们挑选适合阅读的书籍,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每年6月份,以色列都会举办一个图书周。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拉宾广场上会有一个很大的图书展销会,这期间会有很多人来买书。”
据了解,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都要买10到15本新书。的确,以色列人素来就有注重阅读和教育的传统,认为教育是智慧的钥匙,装在脑袋里的东西才是谁都拿不走的,所以无论遭受何种苦难,都会把阅读和获取知识放在首位。
与外界认知不同的是,以色列人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个世界读书日,因为他们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以色列人普遍认为阅读应该是每天的习惯,而不只是一年一次的事情。以色列人热爱阅读,即使是在现今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不会改变他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或许这就是以色列这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何以在60多年时间里成为一个创新大国的“密钥”。
盖伊告诉记者,他自己一年大概会读将近50本书。“你这样的阅读量,在以色列人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水准?”
“大概高于平均水平吧,因为我在书店工作,所以读了很多书。我每天晚上都会读书。一般一天读100页左右,大概用时一两个小时。”
“你都喜欢看什么种类的书呢?”
“历史类、传记类、也有一些文学类的。我在儿童时期就读了很多书,这丰富了我的知识,加深了对世界的认知。我喜欢读书,享受阅读的过程,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到书店工作的原因。通过大量阅读,我还可以给顾客介绍我的读后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可以更好地向顾客推销书。”
“你看过有关中国或中国历史的书吗?”
“以色列有关中国的书籍不多,所以我读的不多,印象深的是两年前读过一位研究东亚文化的希伯来大学教授写的有关中国近年来巨大发展成就的书籍,那本书非常有趣。不过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向我询问讲述中国的书籍,希望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迅猛势头,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未来的很多机会在中国。”
像盖伊这样喜爱读书的人在以色列非常普遍。行进在特拉维夫的街上,不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专心读书的人们。读书看报是犹太人的习惯,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里的人对于读书求知的热情,体验到这个民族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人可谓是酷爱读书的典范。爱读书,爱思考,才能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根据1995年的统计,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现今,以色列不断诞生许多引领世界的思想性著作,如《未来简史》《创业的国度》等。这些著作承载着他们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最新探索,超出了国界和种族的限制,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影响力较大。
以色列已故总统佩雷斯生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当今社会是科技的时代,它需要的不是战斗而是学习,要敢于去想象,去做梦,去挑战,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也许,这就是对以色列人爱读书、具有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本报特拉维夫4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