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近年电视剧创作评析②】
近几年来,一批表现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始终占据着舆论的主流。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仅长征这样一类题材,全国各大电视台推出的电视剧就有十余部。令人欣喜的是,舆论和观众对这类题材的创作普遍反响强烈。特别是像《绝命后卫师》《红旗漫卷西风》《千里雷神万里闪》等作品,在社会上引发的收视热潮令人出乎意料。再往上推三年,全国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足有上百部之多。这让我们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革命历史题材不是多了,而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剧从业者创作出了更多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如果按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年份归类,近年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几乎串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比如描述重大革命历史的《寻路》《长征》《延安颂》《八路军》《东方》《解放》《解放大西南》《东方战场》《太行山上》《解放海南岛》等,表现领袖人物的具有传记色彩的《恰同学少年》《周恩来在上海》《彭德怀元帅》《朱德元帅》《刘伯承元帅》《国家命运》等,还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纯属虚构的《亮剑》《历史的天空》《暗算》《雄关漫道》等,这些作品成为中国电视剧历史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历史知识特别是党史军史知识的重要渠道。这些作品,不仅是党史军史教育最形象化的教材,也为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建立了一套世代相传的红色家谱,不仅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即使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是值得记述的重要一笔。
这样一批多为节日庆典和重大纪念日推出的作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近年涌现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虽然表现的历史事件不同,艺术水准也参差不齐,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表现老一辈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个政治目标上,它们都具有极其明确的思想主题——用文艺形式歌颂中国道路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纵观这批被称为红色大戏的电视剧作品,它们共同表现和讴歌的,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对中国人民应该走什么道路的艰苦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他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纵观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大批先贤的歌颂,集中在他们对道路的探索上。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认识到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任何外来的理论,哪怕被别人的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都必须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些作品,帮助人民群众认识中国道路,认识中国制度,从而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一批作品,为共产党人提供了一面历史镜子。许多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都是历史的镜鉴,其中不乏“治病良药”。比如,像《寻路》《彭德怀元帅》等作品,都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一个主题:对信仰的坚守和背叛。作品中蔡和森、恽代英、周文雍、彭湃等为了信仰视死如归的精神,与那些叛徒的奴颜婢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贪生怕死的叛徒们,他们背叛革命的第一步,无不是从背叛信仰开始,而背叛信仰的第一步,又无不是从腐化堕落和追求奢靡开始。从放弃生活小节到背叛信仰再到背叛革命,成为一个无以逃脱的魔咒怪圈。这些作品,都在拷问着今天每个共产党人的心灵,放弃了信仰,我们的队伍还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顾顺章”。所以,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回顾昨天,更是为了警示今天。不断运用这种形式教育我们的党员和群众,是保持革命队伍永不变色的有效途径。
在今天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不断推出,也警示全体党员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永远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忘记过去,忘记历史,不仅关乎个人,甚至可能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苏联上世纪卫国战争打了不到四年,但是,苏联文艺以此为题材的创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一大批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经典作品,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苏联政局动荡,一种背叛历史嘲弄英雄的风潮席卷苏联,关于卫国战争的话题不再被人提起,很快苏联解体,这是历史的惨痛教训。比较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寻求独立自由解放的革命战争,前后持续了28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之所以常写常新,是因为这是一座文艺的富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忘记了出发的路,忘记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可能违背初衷,甚至会走向反面。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经常重温历史是确保事业永续的重要保证。创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是这个时代赋予文艺家的光荣使命。在当前的影视剧创作队伍中,有一批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始终笔耕不辍,坚持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广阔天地里默默耕耘。像老作家王朝柱,已经年近八旬仍勤奋发力,至今已经创作了21部像《长征》《延安颂》那样具有史诗意义的巨作,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家中的“劳动模范”。正是有了像王朝柱这样革命历史题材的坚守者,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鼓舞人心士气的优秀之作。当然,从事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当前背景下,确实需要耐得住寂寞,确实需要坚守的毅力和意志,需要用别人无法想象的寂寞来沉醉于历史的研究,否则,出精品力作也就必然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对当今作家艺术家的现实考验。
(作者:陈先义,系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