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我家兄弟姐妹5人,以前生活很困难,学习中文后才找到好工作,生活从此改变了。”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一家塑料包装厂上班的文涛,通过视频连线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能挣800美元,已过上了白领生活。
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西港特区,是由我国红豆集团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10年前,西港特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没有水、电、网络,种田养牛是当地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那时,一头牛价值300美元,相当于大部分家庭一年的收入,村民们担心特区开发会导致他们不能养牛,丢了饭碗。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便向村民们许诺,“影响了旧饭碗,就给一个新饭碗”。
截至目前,西港特区道路宽阔,厂房林立,已累计引入来自中国、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09家,带动1.6万人就业。“当地有70%以上的家庭都有人在特区工作,这些家庭年收入普遍在一两千美元以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西港特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坚刚说。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曾多次表示,西港特区是西哈努克省人民的“饭碗”。
近年来,“汉语热”逐渐在当地兴起,西港特区专门组织了免费汉语及技能培训,至今已开展10期,约有2.35万人参加;先后资助两批柬埔寨籍学员到中国深造。另外,西港特区还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为当地援建校舍、修桥铺路,发动员工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等。
如今,我国无锡市和西哈努克市已缔结为友好城市,江苏省和西哈努克省也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西港特区“互利共赢”成效显著。
“西港特区始终将自身定位为‘中柬友谊的使者’,坚持‘八方共赢’的理念。”周海江说,“一带一路”是一条“共赢之路,连心之路”,只有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为百姓谋利益,打造民心工程,才能受到沿线所在国、所在国百姓的拥护,实现为民造福。
(本报无锡4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刘坤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