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银行业如何筑牢风险“防火墙”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2日 07版)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但面临的风险形势依旧复杂。为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银监会日前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银行业究竟面临哪些风险点?怎样有效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如何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业内专家就此一一解析。

     

    银行业打响风险防控战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业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既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等传统领域风险,也包括债券波动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等非传统领域风险。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隐含多类风险点,存在着继续扩大、相互传染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银行业的风险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提高监管效率,为经济持续向好打下基础。”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在我国银行业较快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不断凸显。“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银行业种种乱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谓“牛栏里关猫”,而“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

     

    银行业风险点在哪里

     

        随着经济增速下降、新旧产业转型,金融风险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看来,今年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受有效需求不足、净息差收窄以及信用风险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业务收入、净利润出现下滑的银行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二是由于从实体企业到银行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期,预计银行不良贷款率会继续小幅攀升,但压力会逐步减小;三是由于信贷需求不足,目前银行的资产配置中,投资类资产占比已经超过贷款,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从贷款的信用风险转变为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的些许波动,都可能对债券投资和其他金融市场资产的市场价值造成很大的冲击。截至去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91%,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贷款约1/4投向房地产业,新增贷款中45%为房地产贷款。《指导意见》要求分类实施房地产信贷调控,强化房地产风险管控。“在房地产信贷政策上要采取差别化政策,对带有泡沫和投机性的房地产信贷需求加以限制;要对一些房地产库存过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住房需求给予信贷支持。”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

     

        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银行的服务性、市场性、中间性业务在不断增长,“多种金融业务相互交错,形成嵌套,不仅推高了最终借款人的经营成本,也带来资金空转、以钱钞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给监管带来较大难度。”郭田勇表示,对于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必须通过穿透式监管加以解决。

     

    适应新变化改善监管

     

        《指导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摸清风险底数,完善风险监测覆盖,严格控制投资杠杆,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

     

        “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日前撰文表示,当前的监管格局以确保单个法人机构的稳健为目标,缺乏将金融业视为统一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忽视金融行业关联性、跨市场传染性、宏观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冲击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违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跨市场、跨行业监管薄弱。

     

        陆磊认为,做好金融风险防控,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治标,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清除风险扩散蔓延的引爆点,包括严控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过快上升,稳妥推动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严防房地产金融风险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以治本,统筹用好各类政策工具,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的作用,着力防控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泡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改革金融监管框架既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尽早发现并控制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又要不断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在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协调性的同时,提高监管部门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