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青岛:建设“三中心一基地” 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09版)

        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青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核心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发展动能,城市发展呈现一派崭新气象。

     

    创新中心:“四个系列”集聚高端研发机构

     

        为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重点围绕“四大系列”引进集聚高端研发机构。

     

        中科系列:形成了“一园一城”两翼发展新格局。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开工,着力打造海洋科教融合基地;中科研发城在高新区正式投用,一批院所将集聚入驻,启动共建先进产业研究院。

     

        高校系列:积极推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知名高校在青岛设立研究院。西北工大、华东理工等一批高校引进正在洽谈中。

     

        企业系列: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智慧海洋、5G等领域开展合作,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基地。与中船重工集团在深海装备、邮轮建造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海工装备研发高地。

     

        国际系列:哈工大与乌克兰国家技术科学院签约共建青岛技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鳌山欧亚科技论坛、阿斯图年会、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等系列活动。

     

        加强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出台了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梳理建立了拟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台账,涉及高端人才65人。推进肿瘤精准医学、铝离子电池、石墨烯等顶尖人才团队引进,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肿瘤精准医学等首批两个团队已落地,其他团队正在有序推进。

     

        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了2294个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研发。意大利意才财富管理公司完成工商注册,青岛四十人研究院、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相继成立;积极推进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在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开展宣传推介、对接合作需求;深入推进文化创新行动;积极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一套较为全面反映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

     

        按照“加快集聚中心性、高端化和辐射强的服务业资源”的工作要求,青岛市汇总筛选了服务业高端资源项目26个,包括浪潮青岛研发中心、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等服务业高端机构7个,青岛国际院士港、海尔云谷等重大发展平台8个,重点服务业项目11个,实施服务业“万千百十”市场主体工程,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700家以上。

     

        明确15个服务业行业高端人才培育引进目标和责任分工,协调各部门建立服务业人才储备库,制定青岛特色服务人才标准,加快推动全市服务业高端人才集聚。组织申报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创新类),9个人选(项目)入选,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强化载体项目建设。2016年青岛“千万平米工程”完成投资1297亿元,竣工2570万平米,新投入运营2648万平米,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2%、159%和189%。

     

        2016年,青岛全年完成金融、物流、外贸、旅游等领域15项改革创新任务,“十二五”期间服务业重点领域65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其中全国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董家口港口岸开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重大事项获批。青岛还获批成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将着力推动财富管理和贸易便利化、多港联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业改革创新经验。

     

    海洋中心:海洋发展走向深蓝

     

        引进一系列重大科研机构。2016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开学招生;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立海洋科考船队、大型科研仪器装备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成国际认可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启动大洋钻探船计划,正在合作建设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2000万亿次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了“鳌山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目前已成功引进金翔龙、朱蓓薇、钟万勰等涉海院士及其团队;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已全面开工。新引进青岛市蓝色科学仪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中科思研线路板生产线等海工装备项目。发展远洋渔船17艘,世界最大拖网加工船“明星”轮落户建设,龙盘、西海岸2处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船舶海工产业形势有所好转,降幅逐渐收窄。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比增长超过15%以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较快,增速保持在16%以上。海水淡化产业实现较大突破,董家口港区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日出水量达4万吨,可有效缓解青钢、海晶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用水问题。游艇邮轮产业发展迅速,预计2016年邮轮母港接待邮轮将达到70航次,比2015年翻一番。

     

        海洋环境提升方面。启动胶州湾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成功获批。实现胶州湾海域监视监测全覆盖,全面完成胶州湾养殖设施清理整治任务,累计恢复胶州湾海域面积20余平方公里。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定实施《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完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监控。完成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状况季报、年报制度。

     

    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

     

        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批复同意青岛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青岛成为全国第6个获批城市。

     

        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15条政策。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提高支撑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支持内容。

     

        提升企业创新供给能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培育2个国家级、30个省级和7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扩大产品创新供给,组织评选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20家,新认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51家、“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57个;3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名单,11个企业产品被认定为2016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荐家电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中心等7个项目,争创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建设试点。深化质量品质建设,制定全市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意见。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878亿元的122个高端项目建设,北汽新能源汽车(一期)等31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14.4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对德盛利智能装备等16个项目完成注资1.593亿元。

     

        积极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工业“555”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分行业选树了首批50个互联网工业示范试点企业,组织开展“555”认定,认定7个互联网工业平台、8个智能(互联)工厂、73个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线);2个项目列入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个项目新获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居同类城市首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