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10版)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构建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是振兴实体经济、增强地方实力的必要条件。在发展中如何真正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表示,要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要敢和企业打交道,善为企业搞服务,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以更实的担当精神当好服务发展的“勤务员”和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发展理念的创新为徐州新一轮发展指明了路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国华代表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区域竞争已从拼资源、拼优惠向比环境、比服务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一个地方的综合环境优势。一定要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方向,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增强对优质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张国华代表介绍,2016年,徐州出台专门政策,分别设立20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2000万元众创空间奖补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同时,建立制度化包挂帮扶企业的系列举措,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办公会、项目协调会,对重大项目实行“四套班子”包挂服务机制,推进名企、名品、名企业家“三名”工程,支持企业坚守实体经济。今年突出“创新·科技·转型·发展”主题,首次评选年度经济人物与十佳优秀企业家,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离不开干部的担当。”在张国华代表看来,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要当好服务发展的“勤务员”、要素保障的“粮草官”、企业权益的“守护神”,让企业在徐州发展得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