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5日 星期日

    古城堡

    作者:杨秀廷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5日 10版)
    状元祠
    古城堡全貌

        【文化名片】

     

        隆里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兴建的古城堡。公元1385年,朱桢率兵平定古州叛乱后,见隆里地平物丰,于是遣民屯居,于1392年设置“龙里千户所”(隆里古称龙里),留兵丁3000人驻所。之后朱桢陆续调集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军队前往隆里屯垦戍边,同时兴建古城。明永乐年间再次修筑古城堡。公元1685年,清朝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

     

        古之隆里,号称“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氏,七十二眼井”,规模之大,人烟之旺,由此可见一斑。古城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占地面积48174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城门设计得非常精巧,采用独特的“勒马回头式”,明通暗塞,虚实结合,暗设机巧。从城外进城,经过一道门,迎面而来的却是一堵厚厚的石墙,须向右转,再经过一道城门,方能进城,这就是“勒马回头”。实际上是采用迂回的方式经过了两道城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作为一座军事堡垒,在抵御敌人的攻城战时,两道城门之间有一个缓冲的地带,既可以拖延敌方的进攻,停滞敌方的行动,又可以为自己再一次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赢得充裕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隆里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但整座古城堡仍保持完好,成为我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军事城堡之一。站在城楼上,瞭望远方的山脉,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护城河。身处古代戍边将士曾战斗过的地方,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600年的沧桑故事就写在这古迹斑斑的古城墙里。

     

        今天的隆里人多为明代屯军官兵的后裔,其中很多人的祖先来自江苏、江西、安徽等地。隆里素有“小南京”之称,今天的隆里人生产、生活仍保留着江南一带的特色,建筑风格也多是江南的婉约派,600多年来,汉族文化在隆里很好地延续了下来。

     

        元宵节期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返回隆里,为古城带来蓬勃的朝气。他们按照汉族的古老传统,在大街上舞起了长龙,耍起了狮子,唱起了汉戏。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舞龙的队伍当中,鞭炮声震耳欲聋。老街上的吊井、书院和古祠堂巍然矗立,让人仿佛置身于600年前的古城。

     

        (作者:杨秀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