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为了记忆不再褪色

    ——记“最美志愿者”袁宝钧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3日 03版)

        【志愿服务典型·雷锋精神传承者】

     

        老照片是有寿命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变成白纸。民间老照片既是家庭文物,也是历史见证。在北京市昌平区,有一位叫袁宝钧的老人,今年已84岁高龄。他从1999年1月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居民免费修复老照片。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有关部门统计,袁宝钧参与志愿服务的总时长,已超过17500小时,相当于2187个工作日。

     

        十余年来,为了帮助更多居民抢救褪色的家族记忆,让更多老照片定格历史瞬间,袁宝钧初心不改,利用一套电脑和扫描设备坚持义务修复老照片4000多张。几年前,受袁宝钧的事迹感召,一支袁宝钧志愿服务队悄然组建。

     

        修复一张老照片,影楼的报价动辄数百甚至数千元,很多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难以承受。袁宝钧帮助居民修复老照片不但分文不收,还免费冲洗,每年都有500余张老照片经袁宝钧之手成功修复。

     

        前不久,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蓬莱社区举行了复原老照片发放仪式,40多张经过袁宝钧本人和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精心修整的老照片依次发到居民手中。其中,一名年轻小伙儿头戴船形帽、在阵地上擦拭炮弹的照片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照片中那个擦拭炮弹的年轻人就是领取照片的居民杨永清,如今也已成老人。老照片记录的,是老人几十年前在福建前线担任炮兵分群指挥员时的情景,也是自己一辈子唯一一张战地留影。

     

        杨永清回忆,这张照片半个多世纪前由解放军画报社的战地记者拍摄,放大后寄给自己留作纪念,虽然精心保存,但架不住岁月的侵蚀,照片逐渐开始褪色、泛黄,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无法抹平的褶皱纹以及擦拭不掉的污点斑痕。袁宝钧志愿服务队巡回到蓬莱社区了解到杨永清的需求后,不到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老照片的翻新。

     

        有一次,袁宝钧志愿服务队得知一位老居民去世50多年的父亲、母亲一辈子没照过一张合影,十分遗憾,就用两位老人生前各自的黑白小像,精心合成了一张双人照,以告慰儿子对双亲的思念之情。这些善行善举,在昌平区已传为美谈。

     

        随着年龄日益增长,袁宝钧愈发感到传帮带的重要性。他义务开办培训班壮大服务力量,学员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60多岁,学历最高的为博士,许多人在学成之后加入到袁宝钧志愿服务队的行列,继续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自觉传承袁宝钧的作风和精神。袁宝钧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北京榜样”,并被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成为首都志愿者中的名人。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