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广西北海:让文化“看得见”更“带得走”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03版)

        林雄是广西北海贝雕艺术博物馆负责人,他从2005年起钻研贝雕的传统工艺,立志让北海贝雕重焕光彩。2013年,北海贝雕作品《锦上添花》问鼎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给了他更大的动力。2015年,经过10年打磨,林雄终于迎来了北海贝雕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对他而言,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有希望了。

     

        谈及建设博物馆的初衷,林雄表示,就是为了让北海的贝雕文化和工艺能够永续地保存、流传下去。这样的设想,与北海刚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寻找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点,让北海的历史文化不仅“看得见”,更能“带得走”。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的美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诸如海洋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等精彩纷呈。不过,北海的文化与旅游很长一段时间却是“两张皮”。“北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来此的游客似乎只是看看海、泡泡水,没能深层感知北海的历史与文化。”北海市文新广局产业科科长王坚说。

     

        为打破这一现状,北海在着力开发本地历史文化景点的同时,不断丰富北海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始建于1988年的合浦汉墓博物馆,用300件精品文物,将北海的汉代合浦郡制和港口历史向外展出,以历史的笔墨书写合浦与东盟国家交流、沟通骆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光辉篇章。北海市正在打造的文化旅游线路,也将建于近代的外国领事馆、邮局、海关等遗址串联起来,开辟出独具北海特色的移民文化旅游。

     

        人们要“看见”北海文化,必须依托新的载体。基于这样的认识,北海向历史纵深探路,并从现代创意中汲取营养,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远洋航行为蓝本,创作了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再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经贸文化交流。同时,还以讲述中国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情为题材,融合现代创意制作了系列动画片《海上丝路之南珠宝宝》,使其不仅成为一部带着北海印记的作品,也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具有恢宏主题的文化创意作品。

     

        饱览了北海的历史文化与美景,每当人们离去时,总希望带走一些东西当作纪念。北海因此在思考:何不把北海的历史文化熔铸进旅游产品的设计制作之中,让他们把北海文化“带走”?

     

        “合浦还珠”的典故闻名遐迩,合浦的珍珠素来享有盛誉。近年来,北海市着手恢复南珠产业,建立了南珠博物馆,科普南珠的养殖历史,展示珍珠的提取、加工过程,开设“手工DIY区”,让珍珠不仅是珍珠,更是“北海的珍珠”,“南珠文化”得以随着用珍珠制成的饰品、化妆品走向四面八方。

     

        不仅如此,在北海,无论是对贝雕、根雕、角雕等传统工艺的传承,还是一年一度举行的“北海礼物,海的馈赠”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都成为北海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结合的契机。正如王坚说的那样,北海“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旅游的文化附加值”。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