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与犯罪分子拼速度比智慧斗胆识

    作者:韦健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15版)

        说起电信网络诈骗,人们并不陌生。这种从2000年前后兴起,经过短短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最臭名昭著的犯罪类型,不少人都遭遇过。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信息泄露造成的担忧困扰,由此引发的对周遭人和事的不信任,有的人甚至因被骗遭受打击而轻生。可以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人民群众财产和社会公信力危害最大的一类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伴随着通信、金融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工作15年的老兵,我目睹了电信网络诈骗渠道从最初的投递、电话,发展到后来的短信、互联网、网络电话等,也经历了被骗资金转移渠道从最初的单一银行卡发展到后来的多层级银行卡、手持移动pos机、第三方支付等。每一次通信、金融的发展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侦查打击带来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兵与贼的较量日益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也从单一的紧凑型团伙向多元的松散型团伙、商业化产业链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域性犯罪特点,诈骗窝点不仅遍布全国多个省市,也逐渐设立到了东南亚、拉美、东欧、非洲等地——电信网络诈骗已然发展成为一条巨型的违法犯罪产业链,成为一门不折不扣的“生意”,“养活”着各个环节的违法犯罪分子。

        所幸,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举社会各界之力,以建立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大力开展打击治理行动。在国务院联席会议的指导下,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机制、新态势业已形成:一方面,针对此类犯罪特点,突出一个“快”字,快速开展涉案资金查、冻、扣工作,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另一方面,根据犯罪手法和类型实现全国公安“抱团”侦查,最大程度打全、打狠。同时,再加上手机卡、银行卡的实名制和开卡限制等行业治理措施与全方位宣传防范工作的同步推进,大大挤压了犯罪空间,提升了民众识骗防骗能力。

        2016年,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我所在的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成立运行10个月以来,通过整合银行、通信等社会资源和公安多警种资源,立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有害信息事前过滤、潜在发案事中劝阻和既遂案件及时封堵等各环节工作,已经成功冻结涉案资金1.03亿元,关停涉案手机号码近1.2万个,劝阻潜在被害人7.3万余人次,逐渐形成了打击、防范、治理三位一体的实战机制,实现了案件接报数和案值的大幅下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兵贼较量中,拼的是速度、比的是智慧、斗的是胆识。在我看来,只有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遏制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势头:一是严格行业监管,真正管好通信、资金这两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必需的通路,不给犯罪分子获取犯罪工具的机会;二是完善侦查打击机制,主动找出侦查打击工作中存在的壁垒和屏障,一个个地进行攻破,以大数据研判为基础,实现快、全、准、狠的研判打击局面;三是强化司法政策,改变现有“重刑轻民”的法治司法理念,要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因触犯刑事法规而免除犯罪嫌疑人的民事返还或者赔偿责任,在行政执法中要突出罚款,在刑事执法中要突出罚金、没收等手段,将电信诈骗分子罚得无利可图,从而使其“知难而退”。

        反电信网络诈骗事业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天职,也是补全社会管理漏洞、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过程。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