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三大视角看农业融合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5日 07版)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个大题目,总体来看,这一问题才刚刚破题。如何促进农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怎样确保农民从融合发展中获益?

     

        纵向延伸:

    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走进山东省淄博沣亿农场,一个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跃然眼前:这里不仅种植了玫瑰花、山茱萸等农作物,而且生产着玫瑰花纯露等工业品,还有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我们农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二三产融合起来,咱就成‘新六产’啦。”淄博沣亿农场负责人毕永浩说。“新六产”既是新产业,更是新动能。发展“新六产”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一产”,促进“二产”优化升级,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指出,目前,我国农业“产+销”连接不够紧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专家表示,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打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是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这些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创新制度:

    让农民成为利益主体

     

        多年来,我国努力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完全破题。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代替了农民而不是带动农民,导致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被边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做大做强企业,为农民增收打开新渠道。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程度依然较低、层次较浅,突出体现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没有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润分配机制;有些企业在一产向二产延伸中,精深加工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没有分享到产业融合中的“红利”。

     

        “一些地方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点放在农家乐等浅层次领域,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指出,在探索中,要明确融合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此,融合的利益主体也是农民,即农民在融合中要获得最大的利益。此外,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更贴近消费者生活,侧重点是多样化,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如何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增值收益?

     

        在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万国根看来,企业要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能持续稳定增收。要引导龙头企业立足纵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农业产业链真正延伸融合,实现企业农民双赢。

     

        “此外,还要创新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张天佐说。

     

        横向拓展:

    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

     

        “十年以后,农村是否还有农民?如果乡村生态格局损毁,乡村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福建省政协常委、永同昌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宗真日前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在融合发展中,应怎样建构乡村历史文化,怎样挖掘农业背后的文化价值?

     

        “现在我们所说的农业,更多强调的是它的产业功能,忽略了农业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指出,将农业归结为几种主粮几十种辅粮的生产,是对中国农业的简单化解构,不可能将中国农村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体现出来。

     

        为此,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张天佐指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融合的最高境界是农业产业和农村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农民要在乡村文化上找卖点,把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结合在一起,使消费者在体验中体会、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孔祥智说。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