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养老不离家

    ——访苏州模式的虚拟养老院

    作者:本报记者 梁捷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03版)

        住在江苏省苏州市三香新村的老太太端木玉璆,今年88岁,老伴儿89岁,膝下无儿无女。她说:“人老了,疾病缠身,腰椎间盘受损伤,老伴也患有糖尿病。我们实在是没能力把楼下的东西提上来。”

     

        困难之际,家政服务员谢菊梅帮了老人大忙。她来自苏州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每周,谢菊梅到端木老人家服务3次,每次3个小时,服务内容完全按老人的要求进行。

     

        “帮我们擦擦玻璃吧!”“帮我们整理一下衣物吧!”约一个小时后,家里窗明几净。最让老两口高兴的是,谢菊梅一边干活一边同他们聊天,讲些最近发生的事儿。

     

        端木玉璆感慨:“有一天,老伴儿生病了,谢菊梅像自家闺女一样端药递水,陪我们到晚上8点多钟,直到老伴儿感觉好些,她才走。”

     

        接受居家乐服务5年多的端木玉璆很满意:“我不用到养老院,家里就是养老院。”

     

        像谢菊梅这样的养老服务员,在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共有419位。这座被称为“虚拟养老院”的服务中心,没有一张床位,却为2.6万名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据不完全统计,9年来,服务中心累计提供上门照料、日间照料、粮油配送等养老服务148万多人次。

     

        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经过探索,以社会化形式服务居家养老,创造出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虚拟养老模式”。日前,记者随全国老龄办“走基层活动”实地考察了这种“虚拟养老模式”。

     

    虚拟必须为现实服务

     

        在我国,“空巢老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了解,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愿意“老守田园”,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

     

        2007年,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在苏州市姑苏区诞生,为高龄、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上门居家生活照料服务。该项目不仅获评“民政部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还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虚拟必须为现实服务。老人们对虚拟养老院的服务非常欢迎,目前姑苏区的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拥有17个连锁服务站点,在全区内实现了80周岁以上有需求老人全覆盖,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苏州模式”。

     

        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路忠书记介绍说,姑苏虚拟养老院,服务对象重点放在80岁以上、居家、生活自我料理能力逐步下降的老人群体,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及低保普惠对象和自费服务对象。

     

        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王虹森说,目前来看,虚拟养老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快捷的现实养老方式。完备的养老安排不但体现人文关怀,更对接了当前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要。

     

    机构虚拟,服务实在

     

        “游老伯,这两天有冷空气,降温了,你要注意添加衣服。”话务员小陈轻声细语地打电话,接电话的游老伯,今年89岁,享有政府买单、居家乐提供的养老服务。

     

        走进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呼叫中心,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的服务指南,标明了居家乐提供的6大类53项服务。其中包括洗衣烧饭等便民家政类17项,修理电器等物业维修类14项,陪同就医等助医保健类13项,还有人文关怀类、文体娱乐类以及应急求助类等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养老需求。

     

        居家乐服务中心明确提出,养老院是虚拟的,但服务是实在的。居家乐服务中心员工队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缴纳各项保险,一线养老服务护理员有178名,90%以上的员工持有“家政技能专业证”和“养老护理员专业证”双证书。2009年,居家乐服务中心通过了ISO管理体系认证。

     

        路忠书记介绍说,作为民间非企业社会组织,居家乐服务中心主要运营模式是政府采购服务,即居家乐服务中心向符合政府救助条件的老人提供服务,由政府统一结算费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对新建养老机构有床位补贴,苏州的标准是每张床位1万元。相比之下,虚拟养老院不需要床位,是一种节约土地、人力和管理成本的服务模式。“虚拟床位”是否能获得政府补贴,还在酝酿之中。

     

    可复制的“经验”

     

        经过9年探索,这个以社会化形式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中心,创造出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虚拟养老模式”,服务对象覆盖2万多名高龄老人,赢得一片叫好声。这个模式受到业内青睐,已接待了全国500多批考察团,如今已走出姑苏、走出苏州、走出江苏,正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

     

        王虹森向记者介绍,目前江苏省已建成95个“虚拟养老院”,辐射全省90%以上的养老服务对象,建成农村“老年关爱之家”795所,3万多名农村老年人获得关爱服务。

     

        在北京,有一家叫“易来福”(“E-life”)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出现在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服务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日托养老服务。

     

        在上海市静安区,几年前就提出了“乐龄生活圈”概念,为圈内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六大服务。

     

        在兰州,虚拟养老餐厅服务也成为一件新鲜事。加入虚拟养老院的老人凭“虚拟养老一卡通”,中午即可到加盟的任何一家虚拟养老餐厅享受6元营养套餐,解决吃饭难题。目前,兰州市城关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餐厅37家,颇受老年人欢迎……

     

        全国老龄办宣传部长刁海峰评价说,老人虽然住在家中,但是接受的不是传统意义上自己照顾自己的居家养老,而是由社区提供如同养老机构一样的全方位服务。这样,既可减轻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满足老年人“恋家”情结,又可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虚拟养老院,符合中国国情,有推广价值。

     

        (本报记者 梁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