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星期日

    民相亲关键在青年

    ——青年民间大使成为中欧人文交流桥梁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08版)

        20岁的比利时小伙贾思博用中文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告诉本报记者,他从15岁就开始在布鲁塞尔的奥德尔根乒乓球俱乐部跟随中国著名乒乓球教练王大勇学打乒乓球。2015年,贾思博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到上海体育大学乒乓球学院学习。目前,他一边在中国学习、打球,一边完成比利时大学的课程,不仅球技大长,而且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他告诉记者,令他最震惊的是,“现实的中国与他从西方媒体上看到的完全不同”。

     

        16岁的比利时女孩子林赛2014年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还参加过中国俱乐部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现在,林赛已经回到比利时并入选比利时国家队。

     

        尽管在中国的学习和训练非常辛苦,但对贾思博和林赛来说,这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开拓了国际视野,锻炼了意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谈到梦想,两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代表比利时参加东京奥运会,并能够“常回中国看看”。

     

        奥德尔根乒乓球俱乐部主任德沃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俱乐部非常自豪能够把贾思博这样的优秀青年送到中国学习。比利时年轻人到中国学习,能够促进两国青年之间的了解。当年,赛弗兄弟在王大勇教练的指导下在该俱乐部打球,带动了比利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俱乐部已连续三年为中欧乒乓球友好比赛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可以说,乒乓球将俱乐部和中国连接在一起,奥德尔根乒乓球俱乐部从上到下都十分热爱中国,愿意为比中友好作出贡献。

     

        实际上,贾思博和林赛仅仅是中欧人文合作众多案例中的两个例子。中国驻欧盟使团李建民公参认为,贾思博和林赛是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下开展卓有成效合作的具体体现。作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的具体执行机构,中国驻欧盟使团充分挖掘和利用“欧盟之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每年在欧盟成员国内选派200名青年人到中国学习和交流。比利时拥有较雄厚的乒乓球运动基础,王大勇教练培养出了赛弗兄弟等一批世界闻名的比利时乒乓球运动员,促进了比利时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王大勇教练的推荐下,林赛和贾思博先后赴华学习。事实证明,“欧洲之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在促进“接地气”的中欧民间交流、增强中欧青年人之间了解和互信方面取得了切实的成效。贾思博和林赛虽然只是两名普通的比利时青年,但他们学成回到比利时后,在平时的交往和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诉家人、朋友、俱乐部伙伴和媒体,以点带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友好民间大使。

     

        李建民公参告诉本报记者,除“欧盟之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外,中欧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有其他两个项目,一个是与欧盟机构合作的“欧盟官员赴华研修班”项目,邀请欧盟官员、学者和研究人员赴华从事考察和研究工作,另一个就是与布鲁塞尔4所学校联袂组织的“‘汉语桥’——欧盟学校中国夏令营”活动。李建明表示,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青年。中国驻欧盟使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中欧合作领域,夯实中欧合作基础,培养出更多的贾思博、林赛。

     

        (本报布鲁塞尔2月11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