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拯救网瘾少年不能仅靠“网游宵禁”

    作者:胡印斌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02版)

        【光明时评】

     

        2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送审稿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时间和单日累计时间,禁止未成年人每日0时至8时使用网络游戏服务。这一要求被网友称为“网游宵禁”。

     

        不必讳言,时下网络游戏已成为一个庞大产业,多地政府都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而强力推进。有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网游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与此同时,游戏玩家用户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已达1.6亿,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当网络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沉迷网络、沉迷网游的现象也出现了。当下,社会应该正视网络及网游对未成年人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一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孩子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连带产生的问题让家长担忧、社会焦虑。

     

        此番送审稿引入“网游宵禁”,拟采取管控游戏时间这一技术手段强化干预,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网游积极治理、源头管控的思路。若能切实落实好这项制度,将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不至于“夙兴夜寐”连轴转,从而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这样的规定,其实也是在向网游产业发出警示,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提供者,都应该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0时至8时是未成年人正常的休息时间,“网游宵禁”制度的设立能够从源头上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尽管这样的强制措施仍属于无奈的退守之策,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管理办法之前,对于缺乏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不失为一条底线,至少有助于迫使未成年人正常休息。对于企业而言,类似的操作并不复杂。网游实名注册、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等相关配套制度也有必要加快落实。

     

        早在2007年,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便开始在我国各类网络游戏中被要求设置。在这一系统中,3小时以内被设定为健康游戏时间,使用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的网游账号累计超过3小时,玩家收益将会不断下降至0。遗憾的是,出于利益的驱动,这些规定及措施在实践中并没有被很好地落实,甚至被有意“破解”,形同虚文。可见,制度规定是一回事,执行落实是另一回事。若企业不能真正以人为本,切实体现未成年人的权利本位,仅靠外部强制很难奏效。

     

        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网游市场中占主流的是宣扬暴力文化、鼓吹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成人游戏。若不迅速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抑制孩子沉迷网络。

     

        技术从来不是消除网瘾的障碍,要紧的仍是成人世界的规则与秩序。有什么样的成人世界,就有什么样的未成年人网络天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明乎此,则网瘾就有药可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