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4版:“新春走基层”春节文化专版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1日 星期三

    大年初三逛国图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1日 04版)

        1月30日,大年初三,雾霾散去,丁酉年的头一个蓝天光临北京城。早上9点,国家图书馆刚一开馆,家住房山区的秦学和他10岁的儿子林林就到了。“年前就听说国图在办年俗文化展。趁着这几天放假,想带着孩子来熏陶一下。”过了安检,爷儿俩直奔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第四展厅,以“品书香、赏年俗”为主题的2017年国家图书馆年俗文化展正在这里举办。

     

        在展厅门口,林林轻声念起了展览的前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民谚所谓‘百节年为首’。自从岁时确立,中国人便有了过年的习俗,并代代传承至今。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闹元宵等过年习俗,历经千百年的浸染,承载着一代代的民族记忆,形成了庞大、厚重的年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跨越千年,绵延至今,皆离不开浩如烟海之卷册的承载。让我们从浩瀚的典籍中窥得年节习俗的传承与流变,重温扎根于心底的年味印记。”儿子读得流利,秦学很是满意,两人就在展厅里转悠起来。一个模型还原了老北京街头剃头的场景,扁担、凳子、炭炉、水盆各种家伙什儿一样不少,让林林觉得新奇不已。秦学对年俗的历史更有兴趣,绕着展厅,从“腊八”一直看到“正月十五”。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有关于腊八粥的记载:“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冰心的《腊八粥》小时候就学过,此时读来,更感亲切。作家孙犁的《记春节》写道:“贴对联的任务,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识字,一切杂活:打糨糊、扫门板、刷贴,都由他做。我只是看看父亲已经在背面注明的‘上、下’两个字,告诉叔父,他按照经验,就知道分左右贴好,没有发生过错误。我记得每年都有的一副是: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这是父亲认为合乎我家情况的。”秦学不大理解文章里的对联,拿出手机上网查了一通。

     

        展览中,《张北县志》对“破五”的习俗描述得详尽:“正月初五日,俗谓之破五。各家用纸制造妇人,自背纸袋,装屋内积土置袋内,送外燃炮炸之,俗谓‘送五穷’。”这让秦学有些惊喜:“家里的老人也把正月初五叫‘破五’,要放鞭炮,可我从来没琢磨过是什么意思。今天才知道,‘破五’破的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穷,而且历史这么悠久。”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唐人姚合的这首《晦日送穷》和韩愈的《送穷文》同时展出,说明至晚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送穷的习俗就已经盛行了。

     

        将近中午,展厅里的观众渐多,不少人在“百福墙”前留影。这一百个福字,从国图典藏的历代典籍中辑出,有的取自春秋时期王子午鼎,有的来自唐代多宝塔碑,有的见于宋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的来自清代文渊阁《四库全书》……百字百姿,古意盎然,秦学也给林林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临走,秦学注意到一份“网络书香过大年”活动的介绍,读者都可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微信公众号选择楹联,自己动手制作有文化味儿的电子贺年卡,向亲友传递祝福,还可以闯关答题,赢取满是年味儿的手机壁纸。秦学说,这次国图之行原本是打算教育孩子的,没想到自己的收获也不小。(本报记者 杜 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