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1日 星期三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身之本

    作者: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1日 03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立德树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事关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找准着眼点、认清立足点、选好切入点、筑牢支撑点、夯实发力点。

     

    立德树人的着眼点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立什么“德”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立德树人就容易流于空泛、失于模糊、偏于笼统。

     

        “德”,有小德,有大德;有私德,有公德;立德树人,要立的是大德、是公德、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之德。立共产主义之德,就要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基础,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关系时,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就要时刻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又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基础。只有具有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才能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意志,才能有“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的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又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认知上。立共产主义之德,不是忽略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层次性,也不是什么“人为的拔高”,而是体现发展趋势、表明立德导向之举。

     

        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立德树人的立足点是历史、文化和国情

     

        独特的历史是立德树人的底气,中国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型国家”,“立德”在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它支撑了中华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赋予了她浩然正气和蓬勃朝气。

     

        独特的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要汲取中国独特的文化涵养。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高校的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学生揭示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断把追求真理的事业推向前进,为民族和人类持续地作出更大贡献。

     

        独特的国情是立德树人的底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要尊重中国独特的国情基础。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向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过渡的历史方位,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决定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这三个“独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境遇。

     

    立德树人的支撑点是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课程建设则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

     

        要通过课程建设收到立德树人的实效,就要将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作为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课程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建设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乃至排斥、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无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甚至于造成反力。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不但事关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而且事关自然科学类课程。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来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这把尺子来衡量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决不允许“跑冒滴漏”,对于自然科学类课程来说,则应注意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彰显立德树人中的真理力量。除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的协同也值得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就阶段协同来说,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各开设数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衔接好同一阶段的不同课程,使之构成完整体系,如何衔接好不同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步步高、步步深”的教学目标,都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就内容协同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涉及原理与方法论的协同,理论与实际的协同,历史与现实的协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具体内容之间的协同。只有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都厘清理顺,才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支撑点。

     

    立德树人的发力点是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的有机统一

     

        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不但不矛盾,而且互为依托。旗帜鲜明,就是要形成声势、造成影响,而不是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润物无声,就是要潜移默化、久久为功,而不是畏首畏尾、三缄其口。达到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改变“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现象的基础和前提。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批评和反对“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注重立德树人的受众感知和实际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提倡人文关怀,将立德树人落细落实,并不等同于不敢亮旗、不愿发声,更不是搞万籁俱寂、万马齐喑。立德树人应当旗帜鲜明地讲、大张旗鼓地讲,同时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重要理论透彻宣讲、重大问题反复研讨、重大时事持续跟进、重点效果及时巩固。在立德树人的形式上,课堂讲授、学生讨论、课后阅读、表演展示等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形式如慕课、微课等相得益彰,而不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真理征服力、人格吸引力、语言感染力、艺术塑造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热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细致关怀学生的生活、敏锐关注学生的思想、倾情关爱学生的人格,把全方位立德、全过程树人落到实处。

     

        (执笔人王学俭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