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8日 星期六

    想起一只獾

    作者:梁永刚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8日 03版)
    獾猪 吴胜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动物故事】

     

        与那只獾偶遇,屈指算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那年我18岁,从平顶山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任教。

     

        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末晚上,我和几位同事相约去几里外的小餐馆喝酒,回来时已是深夜。借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我们踉踉跄跄走在坑洼不平的乡村土路上。正走着,一位同事突然停住脚步,支着耳朵在听着什么。随即,这位同事迅速靠近路边的一条深沟,用手电筒往沟里照。“快过来,你们看这是啥?”同事兴奋地招呼我们。大家忙凑上前,顺着同事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沟底的乱草丛中卧着一只毛色发灰、面部像狗、身形似猪的动物,身边还有几只惊恐万分的幼崽。“是獾,不会错!”

     

        一番商议后,我们决定由两个人用手电筒照着獾,另外几个人负责拿石头砸它。随着石头如雨点般落在獾的身上,能够清晰地听到唧唧的哀嚎声。老獾蹭地一下蹿出去老远。“追那个大的,别管小的!”按照同事发出的指令,我们快速转移,顺着獾逃跑的方向紧追不舍。老獾最终招架不住疯狂石头的攻击,卧在地上再也动弹不了,只好被我们活捉。等我们返回去再去寻找那几只小獾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回到学校,大伙儿没有睡意,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如何吃掉这只肥美的獾。如何安置这只獾呢?一位同事支了个招,说床底下有一团铁丝,还有一把钳子,不如拧个铁丝圈儿套在獾脖子上,弄一根粗绳把它拴在门前的杨树上。很快,大家一齐动手,不到十分钟就把奄奄一息的獾拴得结结实实。一切安置妥当,大伙各自回屋睡了。

     

        夜间,我起床开门去小解。“嗷嗷”“唧唧”……一声接一声地顺着凉风灌进了我的耳朵,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想起那只被牢牢拴在树上的獾,我的心头不由地掠过一丝莫可名状的怜悯。我努力回想着将其擒获的情景,想着想着,几只小獾依偎在老獾身边的那一幕冷不丁从脑海中蹦了出来,我的心像触电般猛地抽搐了一下。刹那间,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的脑海中跳了出来——我决定放生那只獾!

     

        如何放生呢?苦思冥想,一个虽然笨拙费力却天衣无缝的主意出现了:把拴獾的绳子在粗糙的树皮上磨断,如此一来就造成獾自己脱逃的假象,足以让同事们深信不疑。于是我上前抓起那根拴獾的绳子,上下大幅度摆动着,使劲在干裂的树皮上摩擦,也不知反复了多少次,直累得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终于,随着“啪”的一声闷响,绳子断开了。我剪断了獾脖子上的铁丝圈,那只獾迅速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第二天早晨,房间的门被几个同事拍得震天响。开门后,一位同事神情沮丧地说:“永刚,昨天晚上那只獾挣断绳子跑了,肉吃不成了。”我心里暗自发笑, 装出一副很惊讶的样子:“咋搞的?不是拴了好几股铁丝嘛?”另外一位同事幽幽地说:“原来我只听说獾会装死,还会缩骨法,可没想到这家伙力气那么大,居然把一根粗绳子拽断了。哎,说到底还是咱们没有口福啊!”整整一天,大家长吁短叹,遗憾不已。

     

        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吃过獾肉,也从未想过吃。倒是这些年我做过几次与獾有关的梦:一只鼻子尖尖、浑身长着灰毛的老獾,后面跟着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獾,一边走一边顽皮地翻着跟头。我想走近它们,仔细看看那几只小獾的可爱模样,谁知刚抬起脚,獾们倏然不见了……梦中的情景,活灵活现的,就像发生在昨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