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5日 星期三

    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受助

    作者:陈城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5日 02版)

        【光明时评】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扶助贫困学生过程中要“保护受助学生尊严”“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本是一项促进教育发展,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的好事,但有些困难学生评定的程序,却让部分学子望而却步。近几年,类似报道也屡见不鲜:“云南多所高校存在让贫困生上台演讲的情况,有人上台后一言不发,有人贫困却因人缘差拿不到助学金。”“辽宁沈阳一贫困大学生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其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笔者在大学期间曾负责贫困生证明材料审定,书面材料中申请者家庭情况往往十分凄惨——“人均年收入750元”“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重病缠身”等。如果让年轻人当众念出这些,那是多么令人尴尬不安的场景。

     

        给予贫困学生补助,为的是维护人的权利、呵护人的尊严,当众比惨却漠视了人的尊严和情感。进一步说,扶贫的目的在于“扶志”,绝不可“比穷伤志”,学校、老师更不能用实际的助学金去诱导甚至鼓励学生将贫困当成一种资本。以牺牲受助者尊严的方式发放补助补贴,其所造成的危害远比物质上的贫困多得多。

     

        因而,教育部在此次通知中也明文规定,各高校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采用隐性的方式进行帮助,避免割裂区分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等等。其实,如何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受助,很多大学都有探索,南京理工大学的举措就值得借鉴。该校通过对校园一卡通大数据比对,将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准资助对象,然后再通过各院系辅导员的人工审核最终确定资助名单,将助学金“偷偷”充入名单内学生的饭卡里。这种不用填表、不用登台“比困”“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既人性又科学,可以看作对教育部前述通知精神的鲜活注解。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更要以人为本。因而,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应尽快落实教育部这一通知,让认定过程更加人性化、规范化,避免当众自揭伤疤的认定方式,别再让贫困学生在“尊严”和“金钱”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