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郑暖冬:巧手成工匠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本报见习记者 李薇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04版)

        【出彩90后】

     

        她虽出生于冬天,却将一股如火的热情倾注于木雕手艺,她坚持用传统的手工技法打磨每一件作品,让它们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她就是郑暖冬,一位坚持不懈的90后木雕师。

     

        1990年12月,郑暖冬出生于福建莆田。她的父亲郑春晖,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能看到父亲对着一块木头忙活。那时候自己也看不懂,只觉得敲敲打打之类的挺好玩,就捡起一块木头,拿上雕刻刀,在父亲旁边照猫画虎。没想到,自己长大后也成了一名木雕师。”

     

        谈及木雕,郑暖冬表示,要想学好这门手艺,打牢基本功非常重要。“其实一开始的学习挺枯燥的。尤其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自己却要反复研习雕刻的手法,就觉得心里不平衡。父亲告诉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学会吃苦。我听了父亲的话,最终决定坚持下来。”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会儿自己刚刚开始学习雕刻与马有关的题材,尝试了好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母亲批评我说,雕刻马是很讲究基本功的,慢工出细活,你怎么这么没耐心?我很不甘心,决定一定要好好练习手法,早日攻克这个难关。”

     

        这一练就是半年。半年里,郑暖冬天天伏案练习。“其实当时想着,对这一行来说,每一件手工艺品都倾注了我们很长时间的心血,它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就这样,从两天雕刻一匹马,到一天雕刻好几匹马,郑暖冬的雕刻水平突飞猛进。

     

        2010年,郑暖冬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大奖——“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她的作品也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在她看来,传统的手工艺不应该从自己这代人手中流失。“其实现在很多雕刻,通过机器都可以完成。但是我觉得这样子做的话,做出来的只能是产品而非作品,失去了它们本应具备的人文趣味。”

     

        在郑暖冬脑海里,花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感觉是很幸福的。“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木头,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而我所要做的,就是用它们创造出无限的生命。我想用自己的双手,把这种‘工匠精神’好好延续下去。”

     

        (本报记者 任欢 本报见习记者 李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