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让科学家成时代明星

    作者:张焱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9日 06版)

        【新闻随笔】

        笔者家有7岁顽童,自两岁起,他的职业理想从开垃圾车、惩恶扬善的警察,到幽默风趣的漫画作家,不断变动。不过实在遗憾,和父母辈小时候的志向不同,科学家这样的人生目标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视野。

        这个答案似乎和最近的一次调查暗合。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理想是人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实现的。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一般有几个影响因素:自身兴趣爱好、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兴趣爱好每个人差异很大,可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却值得分析。

        笔者问小儿不想当科学家的缘由,答曰:“科学家不酷。”确实,在我们的认知中,科学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毫无疑问,严谨是科研所必须的,却不是科学家唯一可示人的形象。去年,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英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试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景观,而现在科学家埋头工作一辈子不如影视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片酬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