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星期日

    一拨一梭现工巧

    作者:亦 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09版)
    莲塘乳鸭图(缂丝)
    缂丝钱包(缂丝) 王金山

      【艺海匠心】

      编者按

      苏州自古就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它与众多的“艺”相融相生,与无数的“大家”演绎传奇,积淀出历史名城的厚韵经典。

      苏州当代书画既承袭了吴门画派的笔墨意趣,又描绘出城市生活的新气象,而苏州的手工艺美轮美奂,以手写心,带着指尖的温度,留下的是岁月打磨的技艺与灵魂。

      或临砚池品墨香,或拨梭间见精雅,润泽细腻,含蓄绵长,都是说不尽的隽永诗意,诠释的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一台古老的缂丝机、几十个装有各种彩色丝线的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学生们坐在木机前,按照设计在经线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织纬,再用拨子把纬线排紧,往往需要数以万次地变换梭子才能织造出一幅作品。由于织物的图案与素地接合处略显出高低,犹如镂刻而成,因而称为“缂丝”,又称“刻丝”。“通经断纬”的织法使得缂丝富双面立体感,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走进位于苏州市落瓜桥下塘的王金山工作室,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金山正在指导学生制作。“你看这个织得有味道吧,浓油赤酱好像红烧肉一样。”王金山说。

      一幅缂丝作品的完成通常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需从织就一朵花、一瓣叶学起。通过两到三个颜色在花卉或者树石的图案上做出层次,则难度更高。结、掼、勾、戗、画稿、配色……王金山说,织出像样的缂丝作品至少要有十年的功底,除了繁杂的工艺,学习缂丝还要有绘画书法的基础,听听昆曲、评弹也有好处,触类旁通才能使作品更臻完美。

      王金山是苏州人,缂丝一做就是60年。年轻的时候他跟着缂丝名家沈金水学习,1962年又到北京故宫专门研究复制宋代缂丝名家作品,历时三年,其间看到了诸家真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复旧如旧就是要忠实于原作,不能自己任意创作,当时工艺美术大师徐绍青专门来教我控制经纬缂丝的密度和色彩。为了达到效果,我要自己动手染色线。”掌握了缂丝的传统工艺和织造手法,王金山研究复制了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的《梅花寒鹊图》《青碧山水》等,浑朴高雅,华彩似真。

      除了传统的花鸟图案,王金山还带领学生创作了众多题材的作品。指着缂丝工艺制作的齐白石写意作品,他说:“要根据虚实和笔法调整,做出浓淡相宜的效果。书法作品要表现出用笔的顿挫,枯笔要似有非有、一气呵成,做到笔不到意到。”

      谈到这门古老技艺的创新,王金山认为,过去由于被皇家垄断,缂丝不为大众所知,如今它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的缂丝钱包、笔夹、文房四宝甚至灯罩,包括工艺和配色全部由他的工作室制作,就是要将缂丝存续于日常生活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