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留住“年轻的遗产”

    ——工业建筑遗产如何重焕生机

    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0日 05版)
    上海8号桥位于中心城区,原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后成为充满工业文明韵味的艺术空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百年老厂房、近代别墅群、江边旧船坞……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多工业建筑曾经繁华,后来走向没落,其中有些因为保护和利用得当,得以保留当年工业化的印记,甚至重焕生机与魅力。日前,工信部牵头成立中国工业遗产联盟,将着力推进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利用等。作为承载工业发展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工业建筑遗产,究竟应怎样认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才能在保存文化价值的同时发挥工业建筑遗产的最佳功用?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面临三大挑战

     

        说起创意产业园区,北京有798工厂区,深圳有华侨城LOFT,上海有8号桥……在文化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将工业建筑遗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渐成主流。

     

        提到工业建筑遗产,它是与故宫、颐和园等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同等价值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虽然和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相比,工业建筑遗产还很年轻,很多是近代的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但在我国工业经济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的记录和见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秘书长刘伯英说。

     

        尽管工业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很好保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迁。腾出来的原有工业用地,建成城市功能区,比如北京的CBD。在“推倒重来”的开发模式下,由于缺乏工业遗产保护概念,大量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几代产业工人的记忆和情感被抹去,城市曾经的工业建设辉煌被逐渐淡忘。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实际规划工作中会面临一些困惑。”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王国庆说,一是工业遗产法定地位不清晰,相关法规文件中找不到明确表述;二是功能定位不明确,许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三是安全问题,一些重化工厂区存在着土地污染,需要治理。

     

    工业建筑遗产是物质和文化资源

     

        为什么要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究竟要保护什么,这是在探索怎么保护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每一个工业遗产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刘伯英介绍,中国工业遗产分布极广,几乎每一个重要城市都有,时间跨度也极长。这些建筑大多质量优良,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各具特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随着时代变迁,其中一些建筑成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留,更多的则是被拆除,非常可惜。”

     

        在刘伯英看来,工业遗产并非城市发展的障碍。工业遗产不仅仅是城市的物质资源,更是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工业遗产凝聚着父辈兄辈的汗水,是他们留下的重要财富。”刘伯英说,应通过建筑师富有创意的设计,把城市中这些宝贵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把看似破旧的工业厂房和街区当作城市负资产,其实是种短视行为,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文化,大有文章可作,“保护和利用是一对重要关系,保护是前提,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需要系统考虑

     

        位于北京朝阳的798艺术区,由废弃工厂摇身一变,汇聚起风格各异的艺术思潮,一度成为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范。那些宽大的厂房、斑驳的设备,不仅保留着当年工业化的印记,也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游客。

     

        尽管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已渐成共识,但如何才能在再利用的过程中,避免对其文化价值造成损失,显得尤为急迫。

     

        在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看来,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主要的问题有三个:首先是保护问题,在工业遗产保护10多年的实践中,被拆除的远比被保护的多;其次,再利用的模式较单一,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毕竟受众有限;最后是产权问题,工业遗产再利用是城市产业“退二进三”进程的体现,但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使这种模式的产权难以转让。

     

        “798成功之后,很多工业遗产都在试图复制798模式,而这并不可取。”刘伯英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创意保护,“没有系统考虑如何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个很大问题。”

     

        此外,在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798和国外大多数艺术区的命运和发展路径基本一致,即以艺术始,以商业终,商业的繁华最终将艺术气息淹没。”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对公众发挥更多贡献,这也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因。”吕舟认为,保护并不意味着让文化遗产凝固,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优秀的文化表达、传播的基地和源泉,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精神的归属感、参与的责任感并得到切实利益,才是对文化遗产实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的良策。

     

        (本报记者 邱玥 刘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