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5日电(董城、贺洁)日前,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共15条,涵盖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学习生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习惯到公共生活规则,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此次北京新修订的《规范》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内容,由原来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并而成。新修订的《规范》以最近几年北京市的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项目作为支撑,有关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动手实践、社会实践、学农劳动等项目,都在《规范》的内容中有具体体现。今后,北京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认为,新修订的《规范》,很好地总结和反映了中小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实践经验,将一些普遍有效的做法加以概括和归纳,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合理使用网络等,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