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人工智能带给未来手机更多可能

    作者:吴俊宇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08版)
    曲面屏手机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手机行业的进步,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实现突破的。

     

        过去我们在概念图上看到曲面屏、全面屏、四曲面屏可能会觉得很震撼,但到了今天,看到三星Note7的曲面屏、小米MIX的全面屏以及vivo的四曲面屏还是觉得不过尔尔。

     

        尤其是在今年以来,随着以曲面屏、柔性屏为代表的材质技术、快充技术、电池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研究突破,预示着未来手机创新或将迎来新的可能。

     

        首先是手机形态材质的创新:曲面屏、柔性屏技术的成熟,会使手机外观设计可以发挥更大想象空间。除了屏幕外,电池能量收集、复用、快充等技术快速发展,会使当前依靠大容量电池提升手机续航的模式得以改变。

     

        其次是手机感知方式的创新:微处理器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继续催生性能更强大但体积更小的手机出现,并将彻底改变手机形态,例如功能完善的穿戴式手机等。

     

        除此之外,微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会让未来手机从基本的传感器向富传感器甚至传感器网络发展,做到从以电话应用为中心到以生物/环境感知为中心;富传感器带来的强大感知能力,可能改变目前手机依靠用户输入信息的模式,做到主动感知和理解用户的意图。

     

        当年iPhone 5S靠一个协处理器就让人迷上记步功能,后来Moto X系列的主动唤醒、挥手识别以及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新功能,实际上也就是传感器和处理器之间的配合所带来的效果。随着处理器和传感器的进化,未来人和手机之间的交互还将更为奇妙。

     

        以及手机“思维”方式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可能催生手机更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使未来手机具备通过主动感知用户行为,从而预判用户需求,并主动进行知识获取,结合用户反馈不断修正,从而达到人机一体,与用户共同成长。

     

        随着5G超速网络的逐渐成型,更快的空间信息传输速度,也使未来手机实时调用联网大数据成为可能,未来手机可能具备超级知识库;同时,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可能使未来手机具备更高的辅助能力,使手机从用户的辅助工具进一步发展成为用户的“辅脑”或“智脑”。

     

        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做未来手机,很多时候展开技术的堆叠会很简单,但做手机毕竟不是做噱头,否则花高价做未来手机,消费者买来的只是华而不实,这会违背创新的初衷。因此,手机厂商还需要多做思考,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符合需求且契合体验的产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