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写作,不为考试

    作者: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11版)

        【后记】

     

        为考试的写作,在每个人一生遇到的概率屈指可数,但就因为这样的文章,为了那样一个分数,无数人却被禁锢其中——把写作也当成了一门“知识”,却无法让人亲近,无法产生好感。

     

        也许,这样的文字并不是我们常用的,不是我们擅长熟悉的。也许,可以在另外一种场合,我们可以以放心大胆展现自己对文字的迷恋。

     

        “《蒋扈氏》是这个年龄段作者所写的少见的小说上品。让我们记住胡浩然这个名字吧,他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好作家。”这是《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对“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获奖选手胡浩然及其作品的点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像他这样年轻的写作爱好者,他们的作品甚至让文学评论家肃然起敬。

     

        专家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写作亦如此。写作的基础是阅读,是生活,是思考。每一个写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作为阅读者,在静读文字中,感受到世界的波澜,人世的复杂,绝望中的坚守,孤独中的冥想,思考的磅礴,瞬间的顿悟……继而追寻,文学又真正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思考存在的一部分。写作可以是和自己对话,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写作也是一个人的竞争力的呈现,写作是一种高级的表达形式,展现一个人对文字把握的力度,思维的深度,想象的广度。尽管还要面对每天低头看试卷、抬头看倒计时的日子,但至少,他们不会轻易放下写作的笔。“未来的某个时刻,文字的价值将会在时间中得以体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