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比拼临床研究 为患者带来健康实惠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06版)

        临床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解、被轻视。很多人认为,临床研究就是病例报道、经验总结或者手术技术革新,事实上,它有助于突破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瓶颈,能推动临床理念创新及技术创新等。为此,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瞄准疑难重症,在北京市属医院开展临床医疗科技创新大比拼。

     

        12月14日,北京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在“首届临床研究大赛”决赛现场上表示,此举可不断提高医院医务工作者临床业务能力,促进基础医疗质量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疑难重症患者享受到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

     

    联系实际:一线人员从事医疗科技创新有优势

     

        “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出于现实需求和工作实践,从事医疗科技创新有着天然优势。”潘苏彦认为,他们可以避免脱离临床做科研,或光做科研不考虑实际产出等情况。这种临床科研针对性强,创新产生成果应用于临床解决临床问题更直接,可大大缩短转化周期,进而使患者受益。因而,此次举办临床研究大赛,对于促进医疗科研成果更快转化、更多惠及患者意义重大。

     

        怎样让患者减少病痛且更有尊严,怎么让患者术后更好地康复……记者看到,此次入围“首届临床研究大赛”决赛的10个临床科研创新项目,覆盖了肿瘤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孕妇等,充满了医者对患者的仁心关爱。

     

        例如北京友谊医院医生王子函牵头的项目“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采用微创技术,在确保患者达到最好肿瘤根治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近乎完美的外观。

     

        再如北京天坛医院医生彭宇明牵头的项目,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之际,未雨绸缪,关注老年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前瞻性队列,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新的临床依据。这些临床研究不仅意在突破疑难重症的瓶颈,还关注到了患者的“痛点”。

     

        潘苏彦强调,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没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为提高北京市属医院医疗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北京市医管局还通过“扬帆计划”“培育计划”“使命计划”“登峰计划”“青苗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因势利导,激发医务人员创新活力。目前,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创新呈“井喷”态势,仅2015年一年,北京市属医院新立项的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就达到1045项,比上年增长16.8%。

     

    树立自信:每个疾病诊疗指南都来自临床研究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是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也是临床研究的“大家”。他说,其实每个疾病的诊疗指南,都来自临床研究。

     

        王拥军以由他负责的“双抗”显著降低卒中再发风险研究为例,向记者展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性。据了解,这个曾发表在国际医学界顶尖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发现,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治疗早期缺血性轻微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使其3个月卒中复发率降低32%,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这一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般医学研究对于治疗决策的影响,不仅树立起我国临床研究的信心,突破了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临床评价的瓶颈,也为脑血管病研究带来更多机会。据悉,该研究结果有望每年为我国减少10万例再发卒中患者,以每个患者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2.5万元计算,每年可为我国节省约25亿元的医疗费用。

     

        不仅如此,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新版《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中,还首次描述了我国的这一研究结果,并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推荐中,将其单独作为新的临床推荐意见。作为国际脑血管病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指南,它的改写,意味着各地区及国家指南会随之更新、修改。这一方案在全世界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将会惠及全球患者。

     

    学科建设:大医院回归“顶端”还得拼实力

     

        当前,为了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促进患者有序就医等,北京正在加紧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疏解非首都功能。潘苏彦表示,按照新要求,北京市医管局在今年进一步加大了推动市属医院转型升级力度,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型转为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并强化22家市属三级医院诊治疑难重症的功能定位,从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想办法,将常见病、慢性病及首诊患者分流到基层,疏解在京外。

     

        但潘苏彦坦言,当大医院“瘦身”成功,常见病和慢性病分流到社区后,能不能把疑难重症患者承接上来,各大医院之间拼的是学科实力。为此,北京市医管局将学科建设作为市属医院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建设学院型医院。通过以四级学科和临床技术协同创新,带动重大疑难疾病诊治;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措施,加快人才健康成长等,引领和带动医院各学科发展。

     

        据悉,北京市重点将市属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打造成为疑难病症诊疗中心、重大新技术应用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及高水平科研创新中心,从而实现大医院回归“分级诊疗体系顶端”的转型升级。

     

        (本报北京12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