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

    踏歌·秧歌·广场舞

    作者:王兆贵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9日 16版)

        经过几年的传播与普及,广场舞就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布大江南北。晚饭后出门散步,但凡有一块平坦的开阔地,就能看到翩翩起舞的人群。这些民间舞者,多半是从岗位退下来的女性,本着健身之目的,自娱自乐。她们中只要有一位相对熟练的业余教练领舞,无须付费便可加入其中,先从模仿见习起步,逐渐像模像样,熟练自如。这种自发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比起曾经流行的街舞来得还要迅猛,也比当年的广播操的普及率要高,以至于引发了公共空间秩序方面的争议。广场舞不是趋同的单纯舞种,而是因地制宜的集体舞,舞种五花八门,舞技也参差不齐。有些广场舞爱好者群体,定时、定点集结,成员相对稳定,套路由简到繁,花样不断翻新,舞技日臻成熟,已经形成规模,足可参加社区组织的观摩性展演。在玄武湖畔散步时,看到一支数十人的竹竿舞队伍,手舞之,噼里啪啦;足蹈之,踢踢踏踏,声势大而节律感强。让我想起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踏歌和秧歌。

     

        据考证,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至晚兴起于汉代,风靡于盛唐。各个民族都有,普及率也很高,并由民间引入宫廷,每逢盛事与民同乐。从遗存下来的各类绘画以及诗词中可以看出,踏歌最初是先民为了庆丰收,聚集在田边地头,粟菽场上,踏地为节,载歌载舞,所谓“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其特点是不拘场地,不限人数,形式多样,自由活泼。规模大一些的踏歌活动,颇类如今的广场舞。张鷟之、李白、储光羲、刘禹锡、徐铉、段成式、王安石、苏东坡、范成大、陆游、周密、孟元老、马远等,在其诗文画作中均有描绘,史籍文献中也有记载。

     

        秧歌,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与农耕文明有关,属于民间社火的内容,是典型的广场舞,起始也很早,现有资料可追溯到宋朝。1987年,陕西甘泉的一座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两块秧歌舞画像砖雕。最初的秧歌以歌舞的形式表演,人们身穿彩衣,腰扎彩带,扮相夸张,热情奔放,扭动幅度大,花样变化多,喜兴而又风趣,逐渐发展为秧歌戏。秧歌虽与京剧雅俗有别,却是姊妹艺术,被称为百戏之源,早期的秧歌,以陕北秧歌、海阳秧歌、东北秧歌最为兴盛,清代曾与徽班一同晋京会演,如今已列入《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大众艺术受到充分肯定,延安地区的新秧歌运动热火朝天,由此发扬光大,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扭秧歌成了人民大众节庆表演的主要文艺形式之一。

     

        综上所述,踏歌也好,秧歌也好,广场舞也好,都是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同属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群众性娱乐健身活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