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沿着青岛东部主城区的海岸线一路向西,穿过全长7800米的海底隧道,便到了青岛的西海岸——黄岛区,也是我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所在地。
在青岛西海岸50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500余座大大小小的山星罗棋布。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这些岸海名山自东北向西南隆起脊梁,山岭之间飞水溅玉,一路奔往东南,倾斜入海。
“大珠山三面环海,山秀石奇,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是著名的岸海名山。”黄岛区作协主席宋瑞斌介绍说,“春天的大珠山万亩野生杜鹃迎风怒放,红遍山脊,让人不禁醉在其中。”
从大珠山山脚往东北海岸线延伸,便到了“亚洲第一滩”金沙滩。金沙滩南濒黄海,呈月牙形东西伸展,是中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为啤酒节和音乐节的主场,中国著名乐人与欧美日韩的多支乐队联手,奉上免费的音乐大餐。狂热的人们云集至此,把酒言欢。夜晚,搭起帐篷,寄居在沙滩上,也寄居在音符的跌宕里,在那些或惆怅或喜悦的哼唱之间,留下青春的抛物线。
“从大珠山脚下向东,西海岸新区的282公里的海岸线尽收眼底,蜿蜒悠长,美不胜收。”黄岛区旅游局局长李彩元告诉我们,在海岸线上,新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一条滨海丝路文化长廊,沿海岸线设30个“驿站”,分别展示30个相关国家的建筑风格、园林艺术和城市家居风貌。在规划中,主题公园、博物馆、风景名胜一应俱全,游客徜徉其中,可以参观、购物、娱乐。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铁也将全线贯通。仅2016年一年,就有众多高校在此落户,新区在校大学生已经达到15万人。34岁的张雷,2012年回国到西海岸创业,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立了“师门镖局”互联网服务项目,专门满足大学生的日常跑腿需求,生意相当红火。“这里既有‘海洋’与‘开放’的底色,也有‘创新’与‘融合’的亮色,高度契合了当下转型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创业者的天堂。”张雷说。
在繁华的高楼背后,亦错落着宁静的渔村,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处,袅袅炊烟中,平淡的日子竟有了几分诗意。“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在大珠山旁的泊里镇,有一门传承了2000多年的手工编织艺术——“泊里红席”,红席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光滑柔软,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泊里红席编织”的非遗传承人张学明,一边用刀将高粱秸秆劈成0.5厘米宽的篾子,一边介绍说,泊里红席的原材料是高粱,高粱本身抗病虫害能力强,秸秆透气性好,对沿海居民的身体有益,所以,在炕上铺一领红白相间的红席就逐渐演变为当地百姓婚庆嫁娶、欢度年节的风俗习惯。在张学明的带动下,泊里镇已经有500多农户重新拾起了多年不干的手艺,一些村庄也成为小有名气的红席专业村,全村60%以上的农民常年编红席,户均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
有渔民的地方,就一定有造船的匠人。西海岸琅琊镇上的船匠,祖祖辈辈都是建造木船的高手,小雪节气刚过,滩涂上便能看见大块的木料裸露在寒风中。几个船匠在刚刚成形的船体骨架间忙碌,敲敲打打,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歇。每艘船有100多道工序,彼此之间缜密衔接,造出的船才能安全、耐用。备料、定盘、艌船、做舵、做桅杆和帆、做锚、刷桐油……严严实实,稳稳当当,最终构成了一只木船的气场。涨潮之时,新的木船像一个披挂齐整的武士,经过地上的轨道划入海中,展开了它的有生之年。
这里,风物禀赋,山峰、沙滩、礁石、海岛,彼此衔接逶迤,成为北中国海岸线上的神来之笔;这里,人文丰厚,渔歌、茂腔、红席、造船,相互附和映衬,浓缩成海洋新区的文化底蕴。这里,是蓝色新城,青岛西海岸,秀美大珠山。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摄影:刘文忠 崔熙明 杨淑芳 孟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