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25日发布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审计了886个单位1142个项目有关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扶贫任务落实、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涉企收费清理、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抽查资金3423.58亿元,涉及中央财政资金1057.66亿元,并对上半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
“从审计情况看,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跟踪审计问题整改出“重拳”
今年上半年,审计署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共反映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扶贫资金管理和重大项目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80个典型问题,涉及金额135.64亿元。
“从跟踪检查整改情况看,至2016年10月底,有关部门和地区已完成64个问题的整改,16个问题正在整改,整改金额130.79亿元(占96.42%)。其中统筹盘活财政资金122.51亿元,加快安排使用1.25亿元,追回套取、截留的扶贫资金444.72万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5.32亿元资金发挥效益;停止和取消收费项目12项(涉及1.64亿元)并清退违规收费243.21万元,取消考核、备案、资格认定事项7项。”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指出,部分问题未整改完成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仍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整改落实需要多部门联动配合,正在抓紧统筹协调;一些政策文件的修订需要履行征求意见等程序,正在办理。
供给侧改革频出“实招”
相关部门和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出“实招”。
一是积极推进降低企业成本。贵州省、黑龙江省和国土部、环保部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物流、质量检验、采矿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经营成本,取消在用机动车排放检测等准入限制。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去产能。吉林省采取多项措施,已提前3个月完成2016年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任务;山西省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2016年确定关闭退出的25座煤矿已全部停止了井下采掘。
三是积极推进弥补扶贫、医疗卫生等短板。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河北、湖北、山东、浙江、海南等5省在卫生扶贫、金融扶贫、涉农资金管理、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以及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弥补社会发展短板。
资金统筹等政策落实不到位
“审计发现,有关地区和部门存在一些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涉及资金统筹、扶贫政策落实、‘放管服’等方面。”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比如财政资金统筹盘活方面,2013年及以前年度27.22亿元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或清理盘活,结转时间超过两年。
扶贫政策落实是跟踪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审计发现,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3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执行进度较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抽审10个省的部分地区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涉及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贷款财政贴息等资金1.47亿元;28个单位和11名个人通过伪造合同、虚假票据列支等方式骗取扶贫资金或牟利,涉及金额957.02万元。“此外,还有32个扶贫移民安置工程等扶贫项目效益不佳,涉及资金6371.87万元。”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清理涉企收费方面,审计显示,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资格认定等4项资质、资格认定许可事项应取消未取消;4个省的11个单位在国家明令取消、停征、免征后仍违规继续征收或超标准征收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收费,共计1.41亿元;3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未按规定清理规范,仍由企业负担中介服务费1.35亿元。
“第四季度,审计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重点工作及主要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持续跟踪检查前3个季度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重点关注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推动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