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从前有个山》的古典与想象

    作者:艾莉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7日 15版)

        【见仁见智】

     

        历史中的传统仅存在于今人的想象中,于是人们在追溯传统的道路上,总是不断地对其进行新的诠释。

     

        诗剧《从前有个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的梦境。在梦中,那些被现代生活碎片化了的“诗词歌赋”和想象中的“传统”残片,以一种新的古典形态被呈现在舞台上。创作者通过对镜面、多媒体、装置的使用,结合演员的肢体表达,构建出一个多重的舞台时空,将现实与梦境、历史与当下、艺术与人生交织于一处,并使之虚实相生,虚实相融。这是一部寓言式的诗剧,寓言式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寄故事以哲理性感悟”,不以严格符合生活经验为前提,而是在假定性原则的基础上,挖掘生活内在的意义,追求哲理性思辨和感悟。因此本剧在内容和演出形式上都充满了虚拟性、象征性、哲理性。

     

        当山水的影像在舞台背景和镜面中不断地生长、蔓延,现实与梦境两个时空被并置在了舞台空间中,两者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起来。人们攀爬着这座带有多重隐喻的高山,并不断地隐入其中不知所终。这是一座历史的大山,是一座几千年中华文脉的高山,也可能是在无尽的宇宙时空中无限延伸的一条线,就如同“从前有个山”这则童谣一样,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却又文脉不断。随着剧情推进,进入梦境的孩子在视觉化的诗词歌赋面前,初次体会到了汉字所承载的智慧与精神,而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却难于记忆的符号。然而当她逐渐体悟到诗词中蕴含的境界,而对拟人化的山水自然表达出敬畏之情时,自然却带着不屑的神情掏出一瓶喷雾剂朝她喷去。这种戏谑的处理方式在剧中随处可见,比如钓到高跟鞋的孤舟蓑笠翁,踩着电动漂移车出现的仙人等。正如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全剧以古典诗词歌赋为文本基础,辅以多元、现代的视听手段和反古典的肢体语言,营造出了个性化的舞台氛围。

     

        今天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解读,必然要依靠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验中寻找新的诠释角度及艺术语言。《从前有座山》的创作者并未刻意地通过传统手法来符号化地诠释经典,而是试图以更加现代的、生活化的新方式对古典进行了再现,力求完成某种内在的对于传统的新表达。这种探索是新鲜而又多姿的,剧中古典与现代就是这样和谐地对接,令人耳目一新,又生出许多遐想,以及新的诗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