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河北黄骅出土战国瓮棺葬

    多为儿童墓葬 形制规模罕见

    作者:本报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李从九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4日 09版)

        本报讯(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李从九)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黄骅市瓮棺葬群现场时,考古队员们正在进行挖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这一带出土的“瓮棺葬”引起了众多考古专家的注意。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发现的瓮棺葬群遗址位于黄骅市城区西北部,毗邻郛堤城,其中儿童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300米处,成人瓮棺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200米处。截至目前,共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发掘成人瓮棺葬6座。经鉴定,出土的瓮棺及随葬品均为战国时期器物。

     

        资料表明,作为燕文化的典型反映,儿童瓮棺葬是盛行于京津冀及辽东地区、用于埋葬儿童的一种流行葬制。在以往大量发现的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中被葬者多为儿童,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中成人作为被葬者十分罕见。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表示,这个瓮棺葬墓地在全国来讲规模比较大,非常有特色,尤其是里边除了儿童瓮棺葬外还包含了成人瓮棺葬,这对研究当地2000多年前的丧葬习俗、城池状况极为重要。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目前我们发掘的只是整个瓮棺葬群遗址的一部分。据现场勘查,在发掘点向南150米范围内都有遗迹发现,成人瓮棺葬区范围可能比目前的规模大很多。”

     

        在史书记载及相关研究中,郛堤城一直被当作军事城池。“大量的儿童墓葬表明,自春秋战国至汉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郛堤城周围聚集着大量古代先民。除军事功能外,它的经济文化功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白云翔认为。

     

        张宝刚介绍说:“通过挖掘瓮棺葬群得知,战国秦汉时期郛堤城附近的土地板结、坚实,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由此可知,郛堤城先民肯定不是以农耕为生。作为古黄河入海口,自春秋战国以来,渔业与盐业深刻影响着黄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黄骅瓮棺葬年代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而瓮棺葬习俗正是在此历史时期内,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考古研究发现,日本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也发现有罕见的成人瓮棺葬。这也让人对于黄骅古代的特殊交通区位及其与日本等国的交往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