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建立起中国人的品牌自信

    作者:胡斌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02版)

        【光明时评】

     

        近日,某国际品牌集团发布了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苹果、谷歌和可口可乐位居前三,入围百强的中国品牌只有两家——华为和联想,排名分别为第72位和第99位。应当说,这个榜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上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看到这个榜单,亦喜亦忧,喜的是,两家上榜企业的排名较上年均有进步,忧的是,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相比,中国的品牌远未获得应有的地位。

     

        品牌缺失是我国产业“大而不强”的软肋。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仍然是一个品牌弱国。以每万亿美元GDP的全球500强品牌数量计算,2014年中国的数值为2.99,而日本为9.13,美国为10.45。品牌缺失,说明我们的产品溢价能力还不强,还在走拼资源、拼成本、拼消耗的老路。这也说明,中国的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建立起国人的品牌自信尤为重要。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国家战略,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才能有效进行国家品牌的系统建设和推广。韩国2009年成立了由总统直接管辖的“国家品牌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国家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开发全球性自主品牌。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品牌建设。制定质量品牌‘十三五’规划。完善品牌国家标准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主导制定品牌评价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继续做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把国家的品牌基础夯实了,企业的品牌走出去才会更有力量。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品牌自信,企业是主体。品牌的基础是品质,品质的责任在企业。去日本抢购马桶盖、赴德国抢购厨具以及不断兴起的海淘热潮,让国货感到尴尬。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6年一季度,我国共实施消费品召回24次,涉及数量89.63万件。我国出口产业中,具有质量竞争力的商品出口在全部出口额中的占比只有9.94%,远低于日本的64.83%,甚至不及印尼的19.08%。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缺乏长远眼光,明明是中国企业,偏要取一个洋名字,甚至跑到国外去注册一个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外国品牌,这正是缺乏品牌自信的表现。品牌建设没有捷径可走,任何企图讨巧的行为都注定行而不远,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用工匠精神认真打磨好自己的品牌方是上策。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品牌自信,消费者也有责任。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的奶粉产业受到重创。近年来,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产品质量已有了明显改观,但仍有很多消费者对中国奶粉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过去,认为不可靠、不放心,盲目地从海外代购。良好的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的结果。中国品牌当自强,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也应更加自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