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研究生国家助学经费缩水了吗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11版)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由于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学校在研究生国家助学经费发放上存在“缩水”现象:今年6月底毕业的应届研究生未曾收到7、8两个月份的国家助学金,相当于每个学生少发1000元。记者联系了三所学校师生及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发现问题后,学校及时查补,其中,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助学经费已经足额补发给同学们,对于一些校园卡已经注销的同学,也做到了及时登记沟通。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正在进行发放助学金的核查工作,确保每一笔助学金都发放到学生手中。

        记者随机选取了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高校进行沟通采访,均未出现此类现象。

        “我们今年6月毕业的时候,助学金卡里一次发放了6、7、8三个月份1500元补助。”厦门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有的高校会采取每个月发放600元,发10个月的方式,把钱足额发给大家,没有听到有同学说缩水的现象。”

        为什么人民大学会出现此类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事情的原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行,他们没有注意到时间上的差异,还是按照工作惯例发放了资金。今年6月,由于毕业生反馈,大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随即启动了助学金核查工作。“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情况多样,除正常毕业的学生外,还包括因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休学或退学等手续的学生,延期毕业学生以及硕博连读学生等多种情况,学校需要在一一核实所有情况后做出相应安排。相关信息汇总工作在上周五(9月23日)基本完成,2015、2016届毕业生7、8两个月经费马上就核发了。”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小李告诉记者,自己和同学们目前都已经收到了补发的经费。“之前曾和同学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曾问过学校财务,当时财务回复是并不知情。”

        这次媒体报道的助学金少发现象,虽然涉及的只是个别高校,但其中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教育评论人胡乐乐认为,这里的关键还是高校资金的安全监管问题。国家财政拨款的助学金应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更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审计和资金监管工作,让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反映了高校研究生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高校的研究生院在经费发放、程序设置和院系课程设置和调整上是总负责,各院系相对弱势,这就会造成沟通不畅等后果的出现。在国外,很多权力下放至院系,我认为,这样更能理顺关系,体现专业以及学术主导的精神。”

        截至记者发稿,教育部做出回应,认为该事件是“一些高校在发放环节的操作问题所致,已发文至直属院校,要求高校要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办法,确保计划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